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主要侵害猪肠道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猪群感染PED相当普遍,已成为目前养猪业最严重的病毒性腹泻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广西区冬季潮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猪场仔猪防寒保暖措施不足更易导致PED的流行。本论文通过调查南宁周边PED的流行情况,研究暴发PED后采取的紧急防控措施以及规模化猪场仔猪使用疫苗后对PEDV免疫保护力试验。为猪场筛选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和控制PED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一,本实验自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从南宁周边7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样品444份,采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444份腹泻样品中,阳性样品共79份,总阳性率占17.1%。7个猪场均为PEDV阳性猪场,南宁周边PEDV普遍存在;肠道部位PED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粪便,未从哺乳母猪乳汁中检测出阳性,验证了粪口传播是PEDV的主要传播途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所采集到的腹泻样品最多且阳性率也最高,所以寒冷季节是PED主要的流行季节;这三年间PEDV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PED给猪场带来的危害日趋加重。研究二,本研究针对某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紧急防控措施进行跟踪和调查。该猪场发病仔猪共1236头,发病率达100%,死亡率为13.9%,该猪场暴发腹泻后及时确诊病原,并迅速采取一系列免疫、消毒和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比观察病理组织切片首次发现PEDV可引起仔猪的胃肠道各部分的病变,但对小肠的侵害最为严重,主要侵害肠黏膜引起肠绒毛短缩脱落。通过对仔猪和母猪的病原跟踪调查,发现康复的猪群在发病10周后,仍长期带毒并向外排毒。研究三,本研究随机选取广西某国有规模化猪场6周龄猪40头,分别使用国内七种不同的PED疫苗免疫,分别在在首免后21天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普遍不理想,三联冻干弱毒苗相比于其它六种灭活苗免疫保护效果相对较好。这为猪场筛选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