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经阴道B超确诊有手术指征且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26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两种手术剔除后,回顾分析不同手术组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从而为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及术后妊娠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 法]选取从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有妊娠需求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该类患者均行妇科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在手术中被证实,术后病检提示为良性子宫肌瘤。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M125例(对照组),LM135例(实验组)。追踪随访时间为3-5年,随访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随访内容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妊娠率、新生儿结局、手术并发症等。所得的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和Fishers多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多分类变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1.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TAM组平均手术时间94.20±35.09分钟(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4.96±70.66毫升(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2.43±10.62小时(h),术后平均住院日5.96±1.85天(d);LM组平均手术时间109.22±31.60分钟(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30±50.03毫升(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7.20±8.70小时(h),术后平均住院日5.07±1.14天(d)。LM组手术时间长于TAM组P<0.05,LM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都少于TAM 组 P 均<0.05。2、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3-5年妊娠率、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比较:TAM组术后有正常妊娠52例(41.6%),多发肌瘤残留4例(3.2%),单发肌瘤残留0例(0.0%),肌瘤复发29例(23.2%);LM组术后正常妊娠75例(55.6%),多发肌瘤残留23例(17.1%),单发肌瘤残留3例(2.2%),肌瘤复发36例(28.8%),LM组术后妊娠率、多发肌瘤残留率高于TAM组,P均<0.05,两组单发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无差异P均>0.05。3、两组术后妊娠患者分娩方式比较,TAM组52例妊娠中40例(76.9%)行剖宫产分娩,9例(17.3%)行阴道自然分娩,3例(5.8%)行阴道助产,LM组术后妊娠75例患者中,60例(80%)行剖宫产分娩,11例(14.7%)行阴道自然分娩,4例(5.3%)行阴道助产。两组患者剖宫产率、阴道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无差别P均>0.05,在127例分娩过程中,无子宫破裂及先兆子宫破裂的发生。4、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比较:TAM组术中出血≥500ml者8例,术后自然流产5例,稽留流产0例,IVF失败1例,异位妊娠1例,肺栓塞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胎儿发育迟缓1例,产后出血8例;LM组术中出血≥500ml者6例,自然流产5例,稽留流产2例,IVF失败1例,异位妊娠1例,肺栓塞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0例,胎儿发育迟缓0例,产后出血12例。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均>0.05。5、两组患者新生儿结局比较:TAM组发生新生儿黄疸7例,新生儿窒息2例,巨大儿5例,低出生体重儿2例,新生儿发热8例,新生儿肺炎2例;LM组发生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窒息4例,巨大儿7例,低出生体重儿5例,新生儿发热10例,新生儿肺炎5例。两组患者新生儿各项并发症无差异,P均>0.05.6、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的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及年龄是影响术后妊娠的因素,P均<0.05,LM的术后妊娠率是TAM术后妊娠率的8.9倍,年龄<35岁的术后妊娠率是≥35岁的1.8倍,术中剔除肌瘤类型及肌瘤位置对术后妊娠率无影响P 均>0.05.[结 论]1、子宫肌瘤LM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通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日短的优点。2、子宫肌瘤患者在LM后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为55.6%。3、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在符合LM适应证的前提下,LM是最优的选择。4、子宫肌瘤术后年龄是影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35岁的患者年龄越大妊娠率越低。5、子宫肌瘤术后存在复发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指导合适的避孕时间,避免肌瘤复发影响术后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