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口头诗学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用《格萨尔》学前辈和自己的田野作业资料,通过借鉴民俗学中的口承故事学和口头诗学理论,以《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仲肯为基础,对其中的特别优秀者,能说唱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的“包仲”的一系列职业讲述进行了研究,重点阐释了这些已成为其身份标志的“认同表达”的民俗文化内涵。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将仲肯的学习过程和职业讲述作为活态的民俗生活形式进行考察,以描述藏族口传史诗《格萨尔》的口头诗学特质。 第一章,梳理了口承史诗《格萨尔》进入书面传统的历史和中外学者的田野工作史及相关研究状况、成果,提出藏族学者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率先对这个口头传统进行有针对性的田野作业,并记录下与这个传统密切相关的一些民俗生活,他是使《格萨尔》口头传统第一次以一种较完整的型式和一定的规模进入书面传统之中的学术先锋。 第二章,讨论了《格萨尔》仲肯的成长过程以及社会历史与史诗说唱的关系。一个牧民成为仲肯,必然经历聆听与吸收、学讲和正式演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种自然行为,之后的两个阶段则是一种自觉行为,是热爱《格萨尔》的牧民的自我训练和提高;而这种学习、创编、说唱活动的循环持续,保证了新一代仲肯的悄然成长,也使得《格萨尔》在藏区特别是牧区,至今仍然为活生生的口头形态,而在其它地区则呈灭绝之势。 第三章,讨论了《格萨尔》仲肯中的包仲关于自身职业的一系列讲述,认为这些讲述既是他们的一种自我认同,表现为其心理上的期待,也是整个口头史诗传统中的普遍认同。 第四章,对《格萨尔》口头传统说唱、传承环境——即藏族民众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的研究,解析了藏区的广袤、高寒、贫瘠和闭塞的这种存在所决定的意识,是种种模式化的古老思维,即神灵崇拜、灵肉分离、巫术与禁忌等。这种思维观念融入到藏民的民俗生活中,造就了他们那种古朴的诗性智慧。《格萨尔》仲肯将这种诗性智慧与其生活、职业完美契合,创编出关于他们自身的一系列认同表达,从而以这种方式显示出自己属于一个非同凡响的群体——黑发藏民的内部成员。这也是对共享《格萨尔》这个传统的藏族民众的群体认同意识,即民俗文化的一种充满诗性的表述。 结论,是对全文的简要概括和总结,并提出本文尚未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利今后进一步开展《格萨尔》口承史诗诗学研究。
其他文献
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决胜于世界企业的10年,更是中国管理者决胜于全球管理者的10年。加速培养领导人才已然成为组织的头等要务,也是所有希望赢得10年加速跑的中国企业的共识。
本文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研究了哈尔滨市杂粮产区农业机械配备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以双城市政治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哈尔滨市及政治村的农业生产系统进行
目的探讨成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简称IAHS)细胞学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例IAHS临床,血液学检查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在HLH-2004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主要是进行
不锈钢材料因其具有强度高、刚性好、耐蚀性强、耐磨性好、适应温度范围宽等良好的综合性能以及其价格相对低廉而使在航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制造商的欢迎。但不锈钢属于典型
<正>近年来,有关新世纪文学的讨论,早已成为热门话题。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环境和具体的文学实践确实有许多新变,也多少与陈平原所说的"世纪情绪"有
进入90年代以后,显示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逐渐的产业化,对于光学薄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人们对光学薄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薄膜制造的监
扬州八怪起首画家金农的别号室名颇多,因多藏小典,往往为他人费解.本文对金农的别号室名进行考证、阐释,可帮助人们对金农的家庭、身世、宗教信仰、艺术观、世界观等作多方位
氮气压缩机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其一方面向生产加工系统提供充足氮气,另一方面可作为置换系统,对系统内部的堆积物和杂质进行清吹。在实际应用中,氮气压缩机的运行环境复杂,故障
结合济钢能源动力厂氮气压缩机日常维护检修中实际经验,归纳了气阀的异常音响、气缸内的异常音响、曲轴箱异常音响、润滑油压突然降低等10种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
空间光学遥感器是实现空间对地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通过空间对地观察光学仪器,航天员对感兴趣的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观察和监视,可连续获得许多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