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方法受到各大银行的重视,信用衍生工具(即管理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是各金融机构始料不及的。在我国,虽然信用衍尘工具市场仍是空白,但是今年国家已经批准进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启了我国银行利用金融衍尘工具管理贷款风险的未来之路。所以,对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的了解,对金融衍生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分析,将对我国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现实意义。 本文详细分析了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我国贷款信用风险的现状。首先在信息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了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次,进一步利用数学方法分别阐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的产生,并从理论上提出应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方法。再次,利用我国银行贷款的统计数据,针对我国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但是贷款的信用风险仍然很大,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是种类有限;然后,分析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政府因素、银行因素、企业因素和非人力因素导致了贷款信用风险,但是这些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仍然是信息不对称;最后,介绍我国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种方法。 本文经过上述理论和我国现实两个角度的分析后,针对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管理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途径—金融衍生工具。首先,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信息的特性,并有控制或转移原生工具风险的功能,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贷款信用风险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善银企关系、降低管理信用风险成本等优势。其次,银行利用金融衍尘工具管理贷款信用风险时可以选择期权、互换、证券化等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转移信用风险的机理。本文介绍的模型包括:期权模式分为BSM模型、违约期权模型和信用价差模型;互换模式分为总收益互换模型和信用违约互换模型;证券化模式分为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型和信用关联票据模型。这些模型并不是所有信用衍生工具,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种类的信用衍生工具,银行还可以量身订做符合自身要求的信用衍尘工具。最后,本文对我国银行利用金融衍尘工具管理贷款信用风险提出建议,鉴于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有不同的特征,我国银行应根据国情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要控制其风险,既要掌握合理价格,又要控制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