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江苏的太湖(昆山)、沿江(扬州)、里下河(建湖)、淮北(东海、沛县)4个典型稻作区的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研究了江苏不同生产类型有代表性的主栽粳、籼品种稻米的加工、外观、蒸煮、营养、RVA谱及稻米综合品质指数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纬度间和不同播期间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类型品种在各稻作区安全成熟的适宜播期内,中粳稻(早熟中粳盐粳204、中熟中粳镇稻88、迟熟中粳武运粳8号)、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和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的加工、外观品质在建湖至东海的区域内最好,中熟晚粳苏香粳1号随纬度北移加工、外观品质显著下降。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稻米加工品质和粳稻的外观品质呈变差,而籼稻的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有变优趋势。2.供试的迟熟中粳、晚粳及杂交中籼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在北移种植时能降低其直链淀粉含量,早、中熟中粳稻两个品种在江苏里下河等江苏中部地区种植具较低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播期推迟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稻米蛋白质含量的纬度间变化规律不明显。粳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播期推迟有增加趋势,而杂交中籼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同稻区的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蛋白质含量调节强度有差异,太湖、沿江、里下河稻作区稻米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影响较大,淮北稻作区影响较小,因此在提高稻米质蛋白质的播期选择上,要依据品种及其纬度特性进行。3.随着播期的推迟,粳稻米RVA谱中消减值增高,峰值粘度降低,RVA谱品质整体下降,籼稻正好与之相反。早、迟熟中粳(盐粳204、武运粳8号)随着纬度北移,其RVA品质有变劣的趋势,中熟中粳(镇稻88)、杂交中籼(两优培九)则以扬州-东海区域内为最优区间,晚粳稻(武运粳7号、苏香粳1号)在沿江及以南的区域种植为优。4.早熟中粳(盐粳204)的稻米综合品质指数随纬度变化较稳定,3个中粳稻品种与杂交中籼(两优培九)稻在建湖至东海区间种植时较高,稻米品质较好,晚粳稻品种北移综合品质指数下降,品质明显变差。不同类型品种稻米综合品质指数与结实期的温度关系各异。5.通过稻米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结实期内活动积温显著相关,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谱性状与结实期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其中:①中、迟熟中粳(镇稻88、武运粳8号)和晚粳稻(武运粳7号、苏香粳1号)的整精米率与结实期的活动积温呈线性负相关,而早熟中粳盐粳204与杂交中籼两优培九分别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②早熟中粳盐粳204的外观品质指标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中熟中粳镇稻88、杂交中籼两优培九、中熟晚粳苏香粳1号则呈线性正相关,迟熟中粳武运粳8号、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③除早熟晚粳武运粳7号稻米综合品质指数与结实期的平均温呈线性正相关外,其它品种均呈线性负相关。④稻米RVA谱的峰值粘度、糊化温度与结实期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消减值呈负相关性。6.以江苏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安全生育与高产形成的温光生态特性为基础,根据江苏稻米品质的纬向性特征,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种植区域依次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并明确了相应的地理位置。在江苏不同纬度稻作区优质生产的品种区划上,苏北大多数地区应以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种植为主,徐州北部以早熟中粳为好;苏中地区以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较为适宜;苏南地区则适宜种植早、中熟晚粳;中熟中籼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江苏N32o~N34o之间。在品种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各不同稻作区优质生产的播期设置,太湖稻作区宜常规适期播种移栽。沿江稻作区种植早熟晚粳宜早播栽培,迟熟中粳则适期播种栽培。里下河稻作区种植中熟中粳时可选择迟播下小、中苗栽培,选择迟熟中粳时要以大、中苗常规移栽。在淮北稻作区在生产中选择迟播下中、小苗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