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政府履行偿债责任意愿与能力的综合评判,并用相应等级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广受诟病,即存在危机前高估评级,在危机爆发后又过度下调评级、增强了危机传染性的现象。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顺周期现象尤其严重,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本文先介绍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然后描述了主权信用评级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分析现行指标体系的缺陷,认为主要存在指标欠缺、指标重复、缺乏动态分析性等缺陷,并依据剔除重复指标、全面性、层次性和动态分析性等原则进行改进。按照全面性原则,主权国家是否有违约记录是全面考察其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选取违约历史作为指标变量;按照科学性的原则,增加更多的变量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所以变量的选择以8-9个为宜;按照层次性原则,选取人均收入、实际GDP增长率这两个反映一国的综合体制实力的指标,选取政府外债、财政余额、短期外债这三个反映一国主权政府的财政状况的指标。采用90个主权国家2005-2012年经济数据进行面板随机效应和门限效应回归得出基本评级决定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扩展,加入地区虚拟变量、评级自回归、门限模型,运用欧债危机发生前后低、中、高不同收入水平的6个国家数据进行模拟评级的结果表明,模拟评级波动小于实际评级,在危机爆发前模拟评级低于实际评级,在危机爆发后的时间节点上,模拟评级也有所下降,但模拟评级高于实际评级,从而显现出新指标体系较好的逆周期特征。综上,评级机构应注重指标体系层次性建设,全面客观评价信用评级状况;折中长期与短期,摒弃歧视性做法;提高评级透明性,加强对评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