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分制是集体主义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既有研究较多地关注工分制度对社员劳动积极性的作用,问题是通过社员理性看工分制所造成的“视野屏蔽”使得研究者无法客观公正地对待工分制的功能,也无法看到其多样化的实践。本文通过集体经济、公共事业的角度来看待工分制的功能及实践机制,由此丰富对工分制的认识,进而加深对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理解。 生产队是工分制运用的主要场域,工分制在集体主义时期历经了多次变迁,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阶段,工分制手段的运用更加丰富,不仅仅是“低效”的计时工分,定额包工等计件工分的大量推广提高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工分制对社员的积极性很有作用,社员倾向于“抢工挣分”,因而生产队利用对工分制的管理来调动社员,投入到农业生产的组织、集体经济的安排之中,生产队作为核算单位是“理性的”。 生产队通过分工来提高生产队集体经济的效率,分工不仅在于集体劳动中的性别、活计分工,班工队、专业队的存在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分工更体现在集体经济具有了多重结构,副业、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舒缓了劳动的“过密化”压力,也建立了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丰富了生产队的经济结构,使生产队成为完善的经济系统。集体经济的分工通过工分制来调动劳动力、组织多样化经营,也通过工分制的分配作用来管理劳动分工。 在跨生产队的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社队体制通过工分制来动员劳动力和资源,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任务,服务于集体经济和社员生活。以水利建设为例,“民办公助、群众自办”为主的地方水利在整个公社期间大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革命”。社队动员资源自办水利,其中的劳动力平调是以工分制为基础,工分制对社区内的资源进行计量,使得社队完全通过会计化的手段来动员各项水利资源;公社作为地方代表争取国家资源,动员社队资源开展工农交换,以服务地方发展。因水利劳动的特殊性,工分制衍生的工费摊派、定额包工、专业管理、长欠工制度充分发挥了工分制的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 从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工分制复杂多样的实践形式,也能扩展对其功能的认识。工分制作为公社体制的基石,既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也是公社权力运行的基础。人民公社通过工分制来实现,提供资源动员、治理手段,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等方式来提高集体经济的效益,完成公社所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