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西方各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MBO被专家、学者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方法而深入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MBO在西方已形成一套透明、规范的操作体系,并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MBO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MBO破土而出,并逐渐成为中国业界的热点话题。但出于国有资产问题的特殊性,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此事都十分谨慎。因此,MBO经过短期发展后即转入地下。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为MBO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许多国有企业开始尝试管理层收购,MBO又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但由于中国MBO产生背景与出发点不同,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完善,市场相关制度和技术操作环节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使得中国的MBO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2003年4月,MBO被紧急叫停;2003年年末到2004年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MBO的态度逐步明朗,MBO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到2004年年末,国资委再次叫停了大型国企MBO,而对中小企业的MBO则列出了限制的条件。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MBO仍不失为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以及企业产权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当产权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时,作为企业明晰产权体现企业家价值和激励企业家的一种方法,对在未来将占有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民营经济、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民营资本和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民营企业家来说,MBO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MBO进行改制也必将是未来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负责人也明确表示:MBO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因而,当前对中国MBO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以MBO在我国的现状和对策为主题进行研究,在剖析中国MBO案例、对比中外MBO差异的基础上,阐析了我国MBO的现存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国更好地实施MBO提供有益参考,使MBO在中国企业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论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及MBO研究的现状;第二章,进一步分析了MBO概念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第三章,本文通过分析“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