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鸡东县金场沟钼矿床位于中国东北部,中生代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带上,敦密断裂南东侧,区内火山构造-岩浆活动非常强烈,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是一个经历古亚洲洋演化、兴蒙造山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叠加复合构造区,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本文在总结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金场沟钼矿床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限定了鸡东县金场沟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动力学背景,得出以下结论:1、金场沟钼矿床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北东端,黑龙江省东部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黄松群杨木组(Pt3y)、阎王殿组(Pt3yn)及第三系船底山组(Nc)。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分布广泛,主要有印支晚期中酸性花岗岩,燕山早期及晚期形成的中酸性花岗岩,主要岩石为花岗闪长斑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2、金场沟钼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根据矿体的相互穿切关系、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确定热液成矿期是其最主要的成矿时期,可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碳酸盐阶段。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物质来源,该矿床是一座典型的斑岩型矿床。3、金场沟钼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石英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样品个体集中在4μm~13μm之间,气液比集中在10%~45%之间。其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210℃-300℃之间。实验样品数据正态分布特征明显,有60%左右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处于峰值温度的250℃-280℃之间。石英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的盐度为5.7wt%NaCl-22.95wt%NaCl,盐度分布范围较大,属于中等盐度流体范围。成矿流体压力值在8.9-54.55MPa之间,因此推断出该矿床的成矿深度在0.89km~5.46km之间。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物相、均一方式及野外矿床地质特征等均表明金场沟钼矿床的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沸腾是导致矿床中金属矿物沉淀的重要机制。4、金场沟钼矿床中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4±2.2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与环太平洋板块作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