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成长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着中国未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山东省青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及鲁中山区交界处,气候条件及土壤地质条件都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2013年青州市人口达到94.05万,而农业人口数量占73.15万,青州市是真正的农业大县(市)。对此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引导政策展开系统化研究对我国山区或平原的农业县(市)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梳理了合作社及引导政策的相关理论,包括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引导政策的内涵及基本框架。接下来以青州市为实例,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整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的引导政策,这一系列引导政策,一方面推动了合作社发展,另一方面,引导政策存在针对性不强、扶持力度不够、政策的执行不力和监督不完善等问题,甚至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些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新的引导政策体系,最后从政府角度结合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建议,为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使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正确方向发展。新农村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由传统的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向依赖科技和资本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需要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改革,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农业科技的支持,运作经营体制的创新,三者缺一不可。为了解决当前面对的难题,政府要因势利导,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政策上鼓励农民合作社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加以扶持和推广,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政府要在推行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具体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本文对于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长远发展,提高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