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是甘肃省韭菜等葱蒜类作物的主要根蛆类害虫。为明确2种眼蕈蚊在高温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以韭菜鳞茎为食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室内条件下恒温饲养其种群,研究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短时高温对其4龄幼虫体内保护酶系(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糖类(可溶性糖、糖原、海藻糖)物质含量动态变化。为2种眼蕈蚊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2种眼蕈蚊在25℃、28℃、31℃、34℃4个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特性不同,在25℃~28℃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速率最快,高温31℃下发育变慢,而34℃高温则抑制其卵的孵化。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从卵-蛹的发育历期在31℃下最长,分别为22.58d和22.00d,28℃下最短,分别为21.00d和17.38d;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韭菜迟眼蕈蚊雄成虫寿命总是长于雌成虫的寿命,而异迟眼蕈蚊则呈现相反的规律;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5℃时最高,分别为韭菜迟眼蕈蚊114.44粒、异迟眼蕈蚊87.11粒;各虫态存活率均为25℃最高;2种眼蕈蚊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増长率在25~28℃下均较高。故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范围是25℃~28℃,而31℃高温可抑制其生长,34℃高温下卵不能正常孵化,直接影响其世代发育。2.短时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将适温(25±1℃)条件下饲养的刚羽化的成虫配对后24h内产的卵、1日龄的4龄幼虫、1日龄的蛹,在34、37和40℃下处理1h、2h、4h和6h后,取出置于适温下继续饲养,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2种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眼蕈蚊在短时高温处理后卵的孵化率、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的羽化率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处理温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40℃条件下,4龄幼虫1h、卵和蛹2h时,2种眼蕈蚊均全部死亡,不能孵化、化蛹和羽化。卵、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在相同处理温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较低温度下处理较短时间其发育历期则先缩短后延长。由此可知,短时高温处理对2种眼蕈蚊卵的发育历期及孵化率、4龄幼虫发育历期及化蛹率、蛹的发育历期及羽化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且2种眼蕈蚊卵和蛹对高温的耐受力均高于4龄幼虫。3.短时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保护酶系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2种眼蕈蚊在34℃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SOD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在较高温度37℃处理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低为37℃6h处理组,此时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体内的SOD酶活性为8.07ug/mg·min,异迟眼蕈蚊为5.73ug/mg·min,但仍高于对照组的7.89ug/mg·min和6.54ug/mg·min。韭菜迟眼蕈蚊体内POD酶活性在同一处理温度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温度达到37℃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其POD酶活性低于34℃;而异迟眼蕈蚊体内POD酶活性在处理温度为34℃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其体内的POD酶活性升高,当温度升高至37℃时,相较于对照组,其幼虫体内的POD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7℃6h时降到最低值4.54ug/mg·min,显著低于对照。2种眼蕈蚊体内CAT酶活性在34℃处理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但温度上升为37℃时,又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说明短时高温处理对CAT酶活性的促进具有一定的限度,过高温度处理过长时间会导致其活性下降。相同处理温度下,韭菜迟眼蕈蚊除37℃6h外,2种眼蕈蚊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高温37℃下均高于34℃处理下的蛋白含量,高于适温25℃下的对照值。4.短时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体内糖含量的影响短时高温胁迫对2种眼蕈蚊体内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可溶性糖和糖原在34℃范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在37℃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均下降;37℃6h处理组均达到最低,韭菜迟眼蕈蚊可溶性糖含量为7.9ug/mg,低于对照的8.8ug/mg,糖原含量为1.32ug/mg,低于对照的1.40ug/mg;异迟眼蕈蚊也具有相似的规律。而2种眼蕈蚊体内海藻糖含量在同一温度胁迫下,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说明短时高温处理虽然可以增加眼蕈蚊体内海藻糖含量,但过高温度处理过长时间反而会使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