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是成年人中转移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措施有限,难以控制肿瘤的转移。这可能与机体抗肿瘤免疫防御功能等某些因素有关。了解免疫系统能否接受和影响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行为,其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合适的措施评估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对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的全身性免疫反应,而只能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来探索免疫系统的作用,对其相关的免疫学研究不多且尚无显著进展。 眼内肿瘤可得以独特的免疫赦免。将同种异体的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可引发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被迅速排斥。而将其接种于眼前房后肿瘤进行性生长,虽然也存在抗体反应和细胞毒T细胞反应,但产生了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持续性抑制。在20世纪80年代,Streilein等将这种复杂的免疫调节过程称为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deviation,ACAID)。但目前尚不清楚玻璃体腔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 眼的免疫赦免可以消除。ACAID可有利于眼内肿瘤的生存,不能诱导ACAID的眼内肿瘤将不可避免地被排斥。适时切除脾脏可消除ACAID的诱导而使眼内移植肿瘤的自发性消除。因此,消除眼的免疫赦免而诱发眼内肿瘤的排斥反应,保存眼组织功能,将可能是发展合理治疗眼内肿瘤的重要策略之 本实验旨在了解异系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及其相关免疫偏离的关系,以及消除其相关免疫偏离和瘤苗接种等免疫治疗措施对眼内恶性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 暨南人学博I:学位论义(刀01)小鼠眼内移植件黑色素痫及几相关免疫偏离的研究 第一部分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同种异体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以作其与眼兔疫 赦免的相关研究。-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分别移植接种于3组昆明小鼠的 右前房、右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以裂隙灯和手术显微镜等观察肿瘤的生长 情况共32天,观察记录肿瘤的发生率、荷瘤眼溃破时间及瘤体生长曲线,并作 统计学分析。最后作病理观察。 结果1.昆明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分别为前房组12/12眼,玻璃体腔组 11/11眼和足背皮下2/12只。前两组的肿瘤发生率明显较高(P=0.000)。2.荷 瘤眼的溃破时间分别为前房组11~13天,玻璃体腔组13~32”天。玻璃体腔荷 瘤组的眼球生存期较长(Kaplan-Meter生存率曲线 P刃.000)。3.在观察后期 可见眼内黑色素瘤突破眼球后可向眶内生长,继而萎缩脱落。荷瘤鼠仍存活。 第32天的瘤体平均直径分别为前房组2.27士1.97mm,玻璃体腔组3.82土 1.85mm和皮下黑色素瘤组0.94土2.27nun。玻璃体腔组与皮下组之间的差异具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003、4.病理观察中,眼内肿瘤未见坏死灶,而皮下肿 瘤可见中央部坏死。荷瘤鼠的肝、脾、肺和淋巴结未见转移灶。 结论*同种异体黑色素瘤在昆明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均被免疫赦免,而在皮下 则被兔疫排斥。2.it房和玻璃体腔对移植性黑色素瘤的免疫赦免可能有一定的 差别。3.昆明小鼠iiJ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可重复性好,能模拟人类葡旦 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眼内生长过程,是研究眼内黑色素瘤与免疫赦免的理想模 型。 第二部分眼内黑色素瘤诱导兔疫偏离的表达及其测定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 力。 2 暨南人学助I:学位论义(2皿】)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痈及儿相关免疫偏离的研究 方法 饲养雄性昆明小鼠60只共随机分5组。在实验组的前房或玻璃体腔分别 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对照组则于相应部位注入相应量的HBSS;再设常 规免疫对照组。五天后在5组小鼠右足背皮下均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作一免。十 天后在5组小鼠的右耳背皮下均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作二免,而在左耳背皮下注玉 射等量的HBSS作对照。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双耳廓二免前后的厚度,计 算右耳的肿胀量,并作统计学分析。选择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部分耳廓作病理 切片检查。 结果1.昆明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可进行性生长。2.各组 右耳肿胀量分别为:前房实验组 34土35 pm,玻璃体腔实验组 36士96 Pm,前 房对照组194土99 Pm,玻璃体腔对照组186土55 Pm,常规兔疫组165土118 Pm。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右耳肿胀量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甚至是非常显著性意义前 MS@ HHW4 86uMde@ j&deXMi?~viDZ=~w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