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为基础,并结合已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山西省祁县为研究对象,对两项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成果的整合研究,目的是为此项工作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区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土壤肥力质量元素和指标中,Org.C、N、Mn和Mo等元素的含量水平较低,而P、Zn和B等元素的含量水平较丰富;表征土壤环境质量元素中仅有个别土壤样点的重金属含量稍高,而其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在以土壤肥力和环境指标为主,大气、灌溉水和农作物安全性指标为辅的综合评价中,研究区土地的综合质量以优良和良好水平为主。
(2)从土壤的自然属性、利用程度及社会经济水平的综合角度出发,研究区农用地分为11个自然质量等别,17个利用等别和8个经济等别,并呈现出北部等别高于南部等别的分布规律。
(3)从不同方面对两种土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二者在基本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及评价的侧重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但其评价的实质是基本相同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将两种评价方法下的评价成果也做了对比,其结果是二者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
(4)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和农用地分等的整合研究中,分别从绿色产能的内涵、无公害、绿色产能区评价思路、方法等方面做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一种将两项工作成果叠加融合的简单而易行的方案。
(5)借鉴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区域内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指标为基础,以山西省祁县平原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和农用地分等的整合研究,划分了绿色、无公害和一般产能区,实现两项成果的有效集成,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