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我国教育投资力度加大,人们对于通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的想法也越来越坚定。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其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都会切实影响学生的未来,而中小学生由于正处于性格的转型塑造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道德意志薄弱,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他们身上打下烙印。教师的暴力行为从表面看,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但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探究,它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现代文明理念缺失的表现。无论是我国古代的“有教无类”还是现代教育界公认的“育人为本”,教师隐性暴力所带来的等级教育都与之相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其特定的道德原则,由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不同类型的道德规范有本质区别,坚持教师职业道德能够调节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关系,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隐性暴力与显性暴力不同,它是教师或有意或无意中施加的,不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体的暴力行为,最常见的有语言暴力、冷暴力和精神暴力三种形式。教师利用言语辱骂、不理不睬、精神施压等等方式,给学生的成长带来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同时这种伤害又反作用于教师本身,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甚至给学校和社会埋下巨大隐患。教师暴力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想要预防和减少暴力现象的发生,还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配合,发挥道德的力量,建立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从伦理学的角度切入教师隐性暴力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其对中小学生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对规范教师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学生犯罪比例,都有深远的影响。希望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够时刻谨记教师职责,努力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正身律己,做学生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