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及其与历史学的复杂关系,导致了它与作为历史学分支的环境史之间的密切而又紧张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二者都致力于环境研究,从表面看来除了学术标签之外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在环境研究领域是亲密的伙伴;另一方面,历史地理学认为新兴的环境史侵入、抢占了它古老的地盘,而在环境史的发展中,历史地理学的环境研究又对环境史存在的合法性提出挑战。必须承认,历史地理学的确在环境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后它也不会退出这一领域,但是历史地理学代替不了环境史,环境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和优势,环境史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各有侧重、发挥各自所长来为坏境研究做出贡献,又要突破学科界限的限制,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前进。 本文拟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谈起,论述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二者之间密切而又紧张的关系。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在国内外都一直存有争议,尽管现在已经确认属于地理学的分支,但是与历史学仍有密切的关系,历史学家与地理学家的学术群体并不是壁垒分明的,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是二者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历史地理学可能认为环境史侵入了它的地盘。 第二、三部分论证为什么历史地理学不能代替环境史,即环境史研究的独特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论述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在研究对象、目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环境史研究对于学术与现实的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中国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状况。首先论述历史地理学由于其悠久的传统和特点而在历史环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后通过分析过去以历史地理学为主的环境研究的不足,来说明在中国发展环境史的现实必要性。 第五部分指出本文论述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最终目的在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环境史的发展。
其他文献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则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本文从西部交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着手,借鉴发达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导致基层医院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临床相关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生低血糖的86例糖尿病眼病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专利技术申请数量、质量以及产业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指标。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由于人
<正>2014年1月,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方辉院长主持,张士闪教授发布《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李文亮副主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对《汉书·地理志》辑录的朱赣"风俗"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可知西汉后期完整的风俗区划层次体系,即5个风俗圈、13个风俗区和26个风俗亚区。《汉志》认为,风俗具有时代性特征和风
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的运动参与行为。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参与篮球运动的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他们在篮球运动中的行为,获取他们的内心动向,了解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
测试波形的畸变程度可用波形的失真度来表示。目前常用的频域法求取和计算失真度的结果与波形的畸变有背离的地方。实际失真度很大,测出来的值却偏小。本文提出一种INV时频法
新刑事诉讼法移植了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并将其作为"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组成部分。然而,"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仍然以"融贯论"作为"真实"的标准,有未
基于Python的可扩展性,针对SiPESC平台对于动态解释型脚本语言环境的需求,设计并开发可动态集成SiPESC平台上系统管理、算法调用、分析计算等功能的Python扩展模块.讨论扩展模块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充分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上诉权是当事人固有的、必要的一项救济性人权,是当事人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