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占80–90%以上。润滑油的性质,如生物降解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流动性等都由基础油的性质决定。目前绝大部分润滑油产品都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再生过程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而矿物油将逐渐退出舞台。直接用动植物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则存在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差等缺点。合成润滑油将成为未来润滑油市场的首选,其中酯类合成油所占市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占80–90%以上。润滑油的性质,如生物降解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流动性等都由基础油的性质决定。目前绝大部分润滑油产品都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再生过程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而矿物油将逐渐退出舞台。直接用动植物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则存在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差等缺点。合成润滑油将成为未来润滑油市场的首选,其中酯类合成油所占市场份额较大。酯类合成油由具有一定的化学结构的多元醇酯组成,如季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 ester)。季戊四醇具有对称的空间结构,可以与不同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酸酯化。季戊四醇单一酸酯性能单一,为了满足高端润滑油性能多元化的要求,考虑利用季戊四醇的空间结构设计合成分子结构不对称的混合酸酯,使季戊四醇酯具有宽广的性能调整范围。本文通过对酯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设计合成不对称分子结构的季戊四醇混合酸酯,对合成的新结构混合酸酯进行性能测定,比较季戊四醇单一酸酯与所得混合酸酯的性能差异。主要研究如下:首先,针对高温真空自催化方法制备季戊四醇庚酸酯和季戊四醇异壬酸酯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酸醇比对酯化反应的酯化率和产物组分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为6小时、投料酸醇比为4.5:1的合成条件下,季戊四醇庚酸酯的酯化率可以达94.73%。同时对季戊四醇异壬酸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为6小时、投料酸醇比为4.5:1的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到了91.66%。其次,对比了异壬酸和庚酸与季戊四醇反应的产物浓度,发现了季戊四醇异壬酸酯在产物中的浓度小于季戊四醇庚酸酯的浓度,因此采用异壬酸作为合成混合酯的第一种脂肪酸。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温度(190℃、200℃、210℃、220℃)条件下异壬酸与季戊四醇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季戊四醇异壬酸酯的合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了组成酯化反应的各步反应的活化能。基于动力学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为一异壬酸三庚酸的混合酯。最后,对设计合成的新分子结构的混合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反应时间为5.5小时,投料酸醇比为3:1。利用活性炭脱色法对产品脱色。利用减压蒸馏技术和氧化镁脱酸技术去除产品中的剩余脂肪酸,得到酸值低于0.1 mg·g-1的混合合成酯产品。对比设计合成的混合酯以及季戊四醇庚酸酯的性能,结果表明,季戊四醇混合酯具有更高的运动黏度和更低的倾点,低温条件下流动性能好;热分析结果表明季戊四醇混合酯的分解温度也明显提高,热稳定性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前许多处于偏远地区的化工厂,而今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和宾馆等人员密集区域,导致了城市型炼厂的出现。城市型炼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致使厂区内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已经不能适合现在,给厂区内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控带来很大的挑战,进而造成与周边居民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型炼厂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原则并从定量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后果可接受概率法,利
生物质的液化技术可将低附加值的固态生物质转化成高附加值的液态生物油,研究液化技术对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质液化反应的转化效率和产物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溶剂和催化剂的影响,而供氢溶剂可作为潜在的氢源,促进液相产物的生成,又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物质中天然的氧元素,生物质供氢液化反应为制备高附加值的含氧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途径。本文以木屑为原料首先考察了不同的供氢溶剂对木屑液化的
由于当今社会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化石燃料的过度利用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能源气体储存与分离的高度重视。烃类混合物的分离与纯化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生产工艺之一,在工业应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地位。工业上常用的低温精馏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和资本的过度消耗。因此,开发节能经济的替代技术对于实现轻烃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天然气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通常含有二氧化碳杂质
含油污泥作为原油开采及运输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其处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由于没有有效处理方法,越来越多的含油污泥急需处理。含油污泥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开发经济有效的油泥处理工艺已迫在眉睫。实验选取的油泥分别来自炼厂油泥1#、炼厂油泥2#、炼厂罐底油泥和油田罐底油泥,实验测定了四类油泥的组成与物化特性及其水润性。针对各类油泥的特性,实验选取了
流化催化裂化(FCC)是现代炼油中的一项核心技术,每年使用的催化剂和产生的废催化剂含量巨大。由于FCC工艺特性,排出的废催化剂实际反应时间并不相同,即活性和选择性的下降程度不同,重金属如Ni,Fe,V中毒是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也是利用磁分离方法直接分离回用部分平衡剂的依据。目前,对于磁分离过程和平衡剂的金属中毒过程认识仍然不足。本文采用磁分离方法代替传统悬浮分离法将胜利石化总厂的
C5/C6异构化生产的异构化油不含硫、不含芳烃、不含烯烃,是理想的清洁汽油调和组分;固体超强酸异构化催化剂具有活性和选择性好,对反应设备无腐蚀等特点。论文采用ZrOCl2·8H2O-NH3.H2O沉淀法制备Zr(OH)4,以硫酸浸渍Zr(OH)4,制备SO42-/ZrO2,氯铂酸溶液等体积浸渍制备Pt-SO42-/ZrO2催化剂。采用BET、XRF、XRD、Py-IR、TPR、和NH3-TPD等方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反应器底部的预提升段和进料区域的气固流动结构直接影响着催化裂化反应。预提升段作为催化剂从再生斜管进入提升管的入口,其作用是加速催化剂颗粒,同时改善底部气固流动结构,从而保证催化剂颗粒与原料油的充分混合反应。而进料喷嘴出口位置的气固流动与混合情况,更是对催化剂与油气混合及反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预提升段和进料段气固流动研究和结构形式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所
正己烷和甲基环戊烷都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但因两者沸点相近(正己烷341.88 K,甲基环戊烷344.96 K),采用普通精馏的方式难以达到高纯度分离的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利用萃取精馏的方式进行分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汽液相平衡(VLE)的角度出发,测定和筛选萃取剂,为正己烷-甲基环戊烷的高效分离提供数据基础。综合分析极性和氢键等因素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N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大型仪器、成本低和反馈迅速等优点,因此在现场检测分析物方面广受欢迎,但同时也受到难以准确定量检测、对光线环境敏感以及人眼对颜色变化的低分辨率的因素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通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将人工智能(AI)集成到比色法中,从而使机器可以通过自学习的方式经过大量迭代来不断优化每个节点的参数和权重并同时获得训练有素的分类器模型。作为概念验证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将
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作为新型柴油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DMMn合成工艺存在产率低下、原料转化率低、生产成本高以及难以大规模连续生产等问题。本论文首先用带可视窗的蓝宝石反应釜探究多聚甲醛解聚的方式和行为。然后以甲缩醛(DMM)和多聚甲醛(PF)在D301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为评价体系,分别探究固定床反应器和悬浮床反应器不同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