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新闻评论标题的语用分析,旨在探究新闻评论标题在灾难性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并有效指导公众行为。该研究对于新闻报刊在突发公共事件情景下有效运用新闻评论标题引导公众舆论有一定的启示。研究问题如下:1.新闻评论标题行使了哪些言语行为?2.新闻评论标题具有什么语言特征?3.新闻评论标题的言外功能是如何引导公众舆论的?4.为什么新闻评论标题要实施这些言外功能?
从研究方法看,本文既是定量研究也是定性研究,作者将《人民日报》新闻言论专栏(本报评论员,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今日谈,等等)中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评论标题及该报纸同一时期的其它相关新闻评论标题收集成微型语料库进行研究。
研究手段包括对新闻评论标题的语言形式研究以及语言功能研究两部分,从标题的词汇,句式及语篇层面对其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新闻评论标题言外功能的分类是基于奥斯丁及舍尔对言外功能的分类上,再根据标题自身的特点进行划分。在本研究中,新闻评论标题言外功能总共有四大类,即是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及表达类,在奥斯丁以及舍尔的基础上根据所研究标题的特征增加了这四大类的某些子类型。
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新闻评论标题呈现语言形式及语言功能方面的特征。语言形式特点可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一是词汇特征。标题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及能愿助动词的使用上分别呈现各个维度的特点。另一个是句法特征。四大类的标题言外功能种类分别呈现不同的典型句型(包括句子类型及非句子类型),作者分别对其一一探究并从语篇层面分析这些标题的言外功能特征,从而揭示这些新闻评论标题是如何在灾难性突发公共事件情景下有效引导公众舆论的。
另外,作者从灾难事件的性质,受众心理及《人民日报》作为党报的性质三个层面总结了《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中运用四大类标题言外功能的原因:这是符合地震突发事件本质特性的需要,也是符合公众在灾难性事件中对媒体期待的需要,更是符合《人民日报》作为新闻媒体及其党报喉舌身份的需要。
最后,作者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通过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汶川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中《人民日报》新闻评论标题的语言特征及其语用功能来回答《人民日报》新闻评论标题是如何在灾难突发事件中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的。此外,作者还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