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常伴有多个危险因素,其不仅会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据2002年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达到34%。然而随着未来我国人口数量以及年龄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也将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积极控制这些高血压的后备人群对于控制我国疾病负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研究已显示除了可以在这类人群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可以进行药物干预。然而,由于高血压前期人群绝对数比较大,如果在这类人群全部使用药物治疗的话,将会产生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非常有必要评估药物治疗的作用,以便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心血管病风险情况下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对于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所引起的期望寿命年或健康寿命调整年(QALYs)的损失情况。本研究将通过Markov模型比较两种模拟状态,即首先建立一个风险存在模型,此模型中高血压前期人群或高血压患者相对于正常血压者不仅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而且高血压前期人群还具有较高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之后再假定一个无风险模型,该模型中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者具有和正常血压人群一样的疾病风险。通过比较这两种模型,并结合各状态的健康效用值进而得出由于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存在对寿命年的影响情况。对于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患病率与患病人数的预测采用的是趋势外推法,即假设分性别、分年龄组患病情况不变时,由于人口数量或年龄结构发生改变使患病人数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相对应患病率的改变。对于在高血压前期人群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情况,研究利用已发表的临床试验、流行病调查、荟萃分析和卫生统计年报的数据,并结合高血压前期人群随时间不同的转归情况,采用Markov模型评估药物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30-39,40-49,50-59,60-69和70-79岁),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下治疗的成本效果。结果本研究首先通过Markov模型分析了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者对人群寿命年影响并发现男性人群因患高血压可以使其期望寿命年减少2.16-5.21年,而女性可以减少0.84-1.93年。虽然高血压前期所导致的寿命年的减少小于高血压,但其仍可以导致男性人群损失0.54-2.14个,女性0.26-0.86个寿命年。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前期损失的寿命年也是逐渐减少的。从15-24岁的男性高血压前期的2.14个寿命年、女性0.86个寿命年降低到65岁以上的男性高血压前期的0.54个寿命年、女性0.26个寿命年。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高血压人群。研究除了分析对寿命年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疾病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前期可以导致男性人群0.41-2.26个,女性0.17-1.41个QALYs的减少;而高血压可以损失更多的QALYs(男性:1.7-4.21个QALYs;女性:0.63-1.49个QALYs).另外,本研究利用2002年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并结合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的我国2002-2030年人口情况。分析发现,到2030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率将达到28.1%,其中男性为27.4%,女性为28.1%,患病人数将分别达到3.23亿、1.60亿和1.63亿。另一方面,虽然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从2002-2030年基本没有变化(保持在34%的水平),但患病人群却从2002年的3.33亿增长到2030年4.01亿,增长了0.68亿。最后,研究进一步采用Markov模型比较了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相对于非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情况,并发现药物治疗可以延长0.9-1.5个寿命年,而且年龄越小,其获得的期望寿命年越大,尤其在高风险人群。当综合考虑了治疗的费用以及病人自身感受时,我们发现药物治疗虽然增加了人群的质量调整寿命年(0.7-1.3QALYs),但却增加了费用(5,677-29,211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组,其终生费用和平均质量调整寿命年都在逐渐的降低,且低风险人群的治疗费用要高于高风险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非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的增量效果比为8,494元/QALY到38,311元/QALY,且低风险人群的该数值高于高风险人群。对于上述结果,我们分别采用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灵敏度分析方法,总体上,研究结果比较稳定,但对治疗效应、治疗费用比较敏感,尤其在低风险女性人群。结论高血压前期在减少人群期望寿命年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健康调整寿命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加重和数量的增加,高血压前期人数将逐渐增加,所以积极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在一些高危人群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拥有较高的成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