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的营销策略——香港、伦敦、上海案例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章从全球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竞争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大都市城市营销状况分析入手,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课题背景:全球化对城市发展影响21世纪,我们将面对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每个城市无论大小,不论愿不愿意,都必须以多种方式进行全球资源、市场、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的竞争和较量。全球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 全球化促使城市之间越来越激烈地争夺稀缺资源首先,生产的全球化加剧了地区之间投资的快速转移,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导致管理、控制、研发等职能向发达地区或城市集中,城市等级体系迅速变化,形成了“全球一地方”的新网络结构,城市作为网络节点直接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城市之问的竞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异常激烈。 其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发达的数据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到近在咫尺。信息化城市时代,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空间行为和经济活动得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展开。地理区位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消弱,而城市环境、生活品质、历史文化、服务水平以及知识等软件因素则日益成为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资本、信息和人才自由流动速度加快,同时,受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影响,工作岗位和投资常常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从等级低的城市流向高级的城市,在此背景下,城市作为不能流动的场所空间,与流动资本进行博弈中处于劣势,于是城市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吸引高流动性、高附加值的稀缺资源,主动投入这场激烈竞争中,城市营销是适应这种需求的必然选择之一。 (2) 全球化导致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转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使人类实现了对自然的最大化控制,社会进步的目标逐渐转向追求人类的继续生存和生活幸福,即摆脱生存束缚后自由地探求精神性的情绪体验,于是追求自我的道德观、更好的生活质量、个性化的成就感等与后工业社会及全球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新价值观,正在主导人们的思想。人们希望通过“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工作与玩乐的统一;对个人创造力的认可;非金钱的回报;对社会的贡献”等途径建构一种适合个人自由发展的生活蓝图(杰弗瑞·戈比,2000)。社会意识形态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社会的包容性也在不断扩大,每个人都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这种转变,要求21世纪城市的公共政策必须“以人为本”,充分了解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营销具有“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成为21世纪城市公共政策的一种选择。 (3)全球化使得城市文化与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全球化带来了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和经济之间出现了过去从未有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趋势,以致出现所谓“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的现象,城市经济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和信息)成了经济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人的智慧即知识成为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且具有非损耗性和高附加值的优势。未来文化与经济合二为一。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当今世界城市间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依存度逐步加深,也使各国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因此,文化竞争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文化必将与经济联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本,被用作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而城市营销正是将城市文化转变为资本,并有效运作的手段之一。 (4)全球化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城市治理思想创新全球化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动、跨国公司及其业务的大量产生等现象,迫使城市政府不得不向企业化运作的方向发展,从国内走向国际舞台,“从福利国家型治理模式向经济发展型治理模式转变”。政府从以往“福利社会”的收入再分配、充分就业、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等公共事务管理,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吸引投资等方向转变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竞争环境。企业家式城市治理模式已成为现代城市管治的发展趋势,把城市看作一个消费产品,进行品牌策划和营销推广,主要的消费者不仅包括旅游者、居民等。
其他文献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产物,从外部形态看它是城市的各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投影,其实质却是城市社会经济关系在地域上的反映。而城市发展
本文以宁波市鄞南两镇为例,研究了 经济发达地区跨镇域城镇空间整合。 首先,对城镇空间演变理论进行研究,并分区域角度和地方角度,对空间重构与整合研究进行理论综述。总结得
廊空间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城市、建筑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建筑、建筑群体以及城市空间内。论文主要通过六部分对廊空间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通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规划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房地产开发予以实施;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房地产业所固有的周期性特征
学位
论文的主体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2~3章)——为本体论和历史观.第二章从城市有机属性认识的评述展开,阐述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和理论特点;第三章主要论述中西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给城市建筑带来的多元趋同导致了许多城市建筑个性的的缺失。城市特色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倍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的
巷,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中的一个特征空间。在我国传统历史城镇中,“街—巷—院落”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居住形式正被逐渐
在村庄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村庄的景观却日益憔悴、衰败,面对特色的丧失、文化的丢弃、自然景观的破坏,不得不让人深感痛心。这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存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和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