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是公司的一项基本财务活动,而股权再融资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不仅有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改善或稳定资本结构、财务状态,更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与传统融资理论及西方金融市场情况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仅依靠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对我国股权再融资偏好及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偏好做出全面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从“有限理性”假设出发,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们的认知偏差、心理状态等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通过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的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出发,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方式选择及其对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对融资决策的影响及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做好铺垫并提供借鉴。然后本文对我国市场上股权再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当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时,该公司更偏好使用股权手段进行再融资;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其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但是影响方向不确定。根据研究假说,本文选取上证、深证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区间为2010年至2013年,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有限理性”代表,采用无约束条件和有约束条件的过度自信指标分别建立Probit模型,对过度自信与上市股权再融资决策之间、过度自信与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选取2010年与2011年间进行过增发或配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再融资前后业绩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股权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本文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和公司绩效串联在一起,探究管理者“非理性,”与公司运营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会促进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渠道进行再融资,而过度自信对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增发或配股当年,绩效水平都出现上升,而在股权再融资后一年至后三年间,公司绩效水平都呈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再融资前水平,与进行增发相比,配股的下降幅度更大;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公司的长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后更容易保持绩效水平。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促进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出现,而这种偏好会进一步对公司绩效水平和金融市场资源分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就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本文从政府、上市公司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对于政府角度,一方面要完善股权再融资监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健全债券市场,提高债权融资吸引力;对于上市公司角度,公司应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提高公司管理者对过度自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