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左传》学地域分叙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我国学术界进入大规模地归纳与总结时期,《左传》学也不例外。清代的《左传》学研究,全面突破了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长达千年的禁锢,走向百花齐放的繁盛时代。在以考据之学为主基调的清代“朴学”学风中,《左传》学也呈现出其自身的学术特色,这主要表现为恢复汉学原貌以及创立新疏两个方面,清代儒生大部分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这两个方面的著述。再者,一代有一代之学风,一代有一代之学派。清代的学术派别大体是以地域为划分条件的,如湖南地区之“湘学”、安徽地区之“徽学”(亦称“皖学”)、江苏地区之“扬州学派”、浙江地区之“浙东”、“浙西”之学,因而在探讨清代学术史的时候,不能忽视学者们以地域集结的特点。本文致力于探讨清代《左传》学史,主要以地域划分为出发点与线索,以学派特点与治学师承为内在纽带,以代表学者的治学方法及其《左传》研究著述为叙述中心,以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为切入角度,将清代《左传》研究的基本概况因地区而加以分叙,力求一定程度上认识清代《左传》学的全貌以及区域学者治《左传》的学术倾向与特点。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湖南地区的《左传》学研究为中心,将衡阳王夫之与善化皮锡瑞的《左传》学成就作为重点探讨对象,叙述其治学大要以及《左传》学研究的特点。第二章以安徽地区的《左传》学研究为中心,重点叙述“徽学”开创者婺源江永以及徽派承续学者段玉裁的治学概貌及其《左传》学研究的特色。第三章以江苏地区为中心,以无锡顾栋高、吴县沈钦韩、常州洪亮吉与仪征刘文淇等学者为研究对象,在把握他们学术经历的基础上,探讨《春秋大事表》、《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左传诂》、《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这四部代表著作的《左传》学特色。
其他文献
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卡巴氧有良好的单扫极谱吸附波.P1波的一阶导数波高在8×10-8~4×10-6mol/L以及1×10-5~6×10-5mol/L范围内与浓度成直线关系,检
文本意义不是凝固的,它处于不断的生成和建构状态中.文艺作品意义的决定因素有四个:作者的意图、文本、读者和语境.这四种因素经常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使意义呈现多样性,造成
目的:首乌藤(PMC)、首乌叶(PML)的质量评价与采收期和指标性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多元统计分析手段为基础结合活性试验以期得到广东德庆道地药材首乌藤、首乌叶的指标性成分。方法:本研究分别以3、6、9、12月广东道地药材首乌藤、首乌叶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 MS分析技术进行首乌藤、首乌叶化学成分的鉴定。运用UPLC-Q/TOF MS、1H-NMR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如
从源头出发,厘清马克思主义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马克思与乌托邦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即便是粗糙的列宁的现实主义偶尔也具有乌托邦主义的味道。把马克思主义同乌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