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我国学术界进入大规模地归纳与总结时期,《左传》学也不例外。清代的《左传》学研究,全面突破了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长达千年的禁锢,走向百花齐放的繁盛时代。在以考据之学为主基调的清代“朴学”学风中,《左传》学也呈现出其自身的学术特色,这主要表现为恢复汉学原貌以及创立新疏两个方面,清代儒生大部分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这两个方面的著述。再者,一代有一代之学风,一代有一代之学派。清代的学术派别大体是以地域为划分条件的,如湖南地区之“湘学”、安徽地区之“徽学”(亦称“皖学”)、江苏地区之“扬州学派”、浙江地区之“浙东”、“浙西”之学,因而在探讨清代学术史的时候,不能忽视学者们以地域集结的特点。本文致力于探讨清代《左传》学史,主要以地域划分为出发点与线索,以学派特点与治学师承为内在纽带,以代表学者的治学方法及其《左传》研究著述为叙述中心,以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为切入角度,将清代《左传》研究的基本概况因地区而加以分叙,力求一定程度上认识清代《左传》学的全貌以及区域学者治《左传》的学术倾向与特点。全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湖南地区的《左传》学研究为中心,将衡阳王夫之与善化皮锡瑞的《左传》学成就作为重点探讨对象,叙述其治学大要以及《左传》学研究的特点。第二章以安徽地区的《左传》学研究为中心,重点叙述“徽学”开创者婺源江永以及徽派承续学者段玉裁的治学概貌及其《左传》学研究的特色。第三章以江苏地区为中心,以无锡顾栋高、吴县沈钦韩、常州洪亮吉与仪征刘文淇等学者为研究对象,在把握他们学术经历的基础上,探讨《春秋大事表》、《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左传诂》、《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这四部代表著作的《左传》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