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是当前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其中,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据2013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约1.67亿,占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的65.82%,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与此同时,受城镇化、计划生育等影响,农村家庭空巢化、核心化、小型化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机构养老在农村地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巨大,但由于我国的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存在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等许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的“积极老龄化”需求,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养老形势下对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进行研究已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昌乐县为例,系统、全面的总结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面临困境、影响因素等,提出了促进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通过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昌乐县2007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加严重。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受城镇化和家庭核心化的影响,家庭养老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作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大力发展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昌乐县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探索期(1986年-2007年)。这一期间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数量多结构小,养老机构只接收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老年人。第二阶段是改革发展期(2008年-2013年)。这一阶段养老机构数量明显减少,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进行减裁、整改合并。第三阶段是加速发展期(2014年-至今)。为进一步提高供养质量和标准,昌乐县于2014年建设昌乐县养老中心,将全县300多名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积极探索规划农村幸福院建设。(3)当前昌乐县农村老年人养老机构类型有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农村幸福院三种,其中农村幸福院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多以农村妇女为主,养老服务队伍中护理人员不足且年龄偏大、专业化程度低、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养老机构服务基础设施配备较为完善,基本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存在专业化设备配备不完善的问题。(4)昌乐县机构养老中农村老年人男性较多,年龄主要集中在70-79岁之间,入住人员多为五保老人或是身体失能老年人;老年人接受养老机构中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较多,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和心理慰藉服务尚有欠缺。(5)对昌乐县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分析表明,昌乐县养老机构服务多注重基本生活照料,在医疗保健护理、心理慰藉方面服务相对薄弱。其中73.99%的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满足基本需求的日常生活照料满意;42.38%的老年人对医疗护理保健服务表示满意;仅有33.21%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表示满意;52.35%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中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表示满意。(6)通过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影响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变量、经济特征变量、身体状况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服务质量变量、机构管理机制变量。其中老年人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入住时间、自理能力、代际支持、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保健、硬件设施六类八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满意度。(7)根据影响因素分析,为提升昌乐县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服务,需要养老机构层面、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共同努力。养老机构层面要提高准入标准,全面提升护理人员队伍,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壮大机构养老事业,加强机构养老的人文关怀,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社会层面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大力宣传志愿者服务;政府层面需积极提供政策扶持,履行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文化;只有养老机构、社会、政府各方积极参与,团结一致,昌乐县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才能得到有序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