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公允价值相关理论的回顾开始,分析了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实务领域中应用的困难进行探讨和归纳,并提出保障其顺利推行的可行性建议。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本次新准则变化的一大亮点便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变化使得相关会计要素从确认、计量到报告与以往相比差生较大的差异。在资本市场中,在上市公司与投资人之间、上市公司相互之间,最重要的信息媒介是财务报告信息。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资本市场的建立,消除财务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而会计准则就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怎样影响这一体系?在我国这样尚待完善的经济环境下推广将遇到哪些障碍?基于此问题,笔者展开了研究。本文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本文写作所引用和借鉴的理论资料。笔者阐述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理论,简单回顾了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情况,对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章首先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旨在突出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其次,对公允价值引入我国会计领域的历程进行了回顾;最后,列举了新准则再次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第三章主要讨论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带来的影响。在这部分笔者将差异细化到具体的会计要素中;在第二节中则分别讨论了其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财务比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第四章从公允价值本身、报表使用者和部门监管三个角度找寻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所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会计人员职业和道德素质的提升、操作成本过高、内外部控制的不足都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最后对解决措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