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 ETM遥感数据的陕北采矿区土壤水分与生态环境动态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是地表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植物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主要以野外调查为主,存在工作量大、成本高、时效性差等局限性,而遥感技术以其快速、准确、周期性、客观性强的特点,具有迅速获取信息的优势,从而为大面积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以陕北神木县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区,以研究采煤塌陷引起的地面形变导致的土壤水分损失规律和土壤水分与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响应为目的,在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结合ETM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对土壤含水率与光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土壤水分敏感的波段,采用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的土壤水分光谱法反演采矿塌陷区土壤水分,并对2002年到2010年间的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做了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响应程度。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结论如下:   (1)根据野外采集的土壤光谱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和平滑去噪,制作了土壤水分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得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长波段对土壤水分更为敏感。   (2)土壤水分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随波长的增大,相关性也增强;在近红外波段(760mm~1050nm),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较强,呈二次多项式关系,R2为0.802。   (3)结合2009年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光学植被盖度”模型,有效排除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干扰,采用ETM4波段的二次多项式模式进行土壤水分遥感定量反演,获得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分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状况。   (4)利用研究区2002年、2009年和2010年三期LandsatETM数据,结合定量反演模型,提取研究区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度信息,制作2002年到2010年间土壤含水率和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分布专题图,分析煤炭开发引起的地面形变导致的土壤水分损失与地表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   本文研究的结果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一直都是城市地理学家、城市交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师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近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城市化和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玉环岛的土地资源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在采用围填海造地开发新土地的同时,玉环也把目光投向区位条件更好的城市周边的山脉。本文以区域
随着地质学的进步以及找矿难度的增加,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也由传统的找矿走向高科技的应用,找矿工作逐渐由直接找矿转向理论找矿、信息找矿。以矿产资源勘察和找矿预测为目的,
空气孢粉是记录环境变化与过程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空气花粉组合特征、通量及其变化规律与一个地区的植物组成、地理位置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相关,探讨现代空气孢粉谱中主要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北美东海岸,是当地盐沼优势种。它适应性强,并具很强的扩散能力,我国于1979年引入互花米草,用于促淤造陆、护滩护岸,并在沿海得到迅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