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能促进周围神经(PN)损伤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效果肯定,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导师孙申田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对针刺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以及头针治疗面神经损伤、面肌痉挛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颅重复针刺(以下简称头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观点。为进一步证实头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为头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进行了头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的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分三个时间段(7d、14d、28d),动态观察头针和头体针结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从神经功能、电生理、形态学等方面对头针和头体针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进行综合评价;并从对相应节段脊髓运动神经元GDNF、CNTF表达的影响和对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面,探讨头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头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头体针结合效果最佳。2、头针能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恢复率。3、头针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恢复。4、头针能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腓肠肌湿重的恢复率。5、头针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和相应神经元肿胀、变性,减少神经元死亡,促进轴突再生。6、头针可以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相应节段脊髓运动神经元GDNF、CNTF表达水平的降低,促进其恢复,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7、目前研究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其实质是凋亡,头针能抑制坐骨神经损伤诱导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从而对相应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8、头针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运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增添了一项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