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通腑除满法"针刺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血清胃动素影响,探讨针刺促胃排空的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胃肠动力恢复的时间、平均胃瘫主要症状指数总分及整个治疗过程中胃肠引流量的变化,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所有关于统计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分析:年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肠引流量及胃瘫分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性别、原发病类型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或RXC列联表卡方检验;两组间平均胃瘫主要症状指数总分和血清胃动素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及胃瘫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胃瘫主要症状指数总分: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胃瘫主要症状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胃瘫主要症状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平均胃肠引流量:两组患者平均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胃动素水平: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腑除满法"针刺和甲氧氯普胺均能改善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引流量和缩短治疗天数,且"通腑除满法"针刺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引流量和缩短治疗天数方面优于甲氧氯普胺。2、"通腑除满法"针刺和甲氧氯普胺均能增加血清胃动素的水平,且"通腑除满法"针刺的作用优于甲氧氯普胺。3、"通腑除满法"针刺在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更有优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胃动素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