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艺术家石涛(1642-1707)在《画语录》中提出:“夫画,从于心者也”(以下简称“画从心”)贯穿于全书,在300余年的石涛研究中,这一理论从隐含到公开,从间接到直接,逐步形成《画语录》核心思想“一画”理论相比肩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石涛研究的基础上,将“画从心”与“一画”从语言含义、功能、艺术理论体系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二者具有同一性的结论。在语义方面,“画从心”与“一画”在石涛《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艺术家石涛(1642-1707)在《画语录》中提出:“夫画,从于心者也”(以下简称“画从心”)贯穿于全书,在300余年的石涛研究中,这一理论从隐含到公开,从间接到直接,逐步形成《画语录》核心思想“一画”理论相比肩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石涛研究的基础上,将“画从心”与“一画”从语言含义、功能、艺术理论体系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二者具有同一性的结论。在语义方面,“画从心”与“一画”在石涛《画语录》的语境中是同义词与近义词。“画从心”之“心”均对应“一”(或“一画”);“画从心”即是“一画”的创作原则、规律,又是方法。在功能方面,“画从心”与“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理论核心,“画从心”揭示了“一画”的艺术本质就是表现自然与人的思想、意志与感情之间的关系。“画从心”是“一画”的艺术发展原则,尊受其“心”对自然之理(心性)、绘画之法(心性)、古人之识(古法的特点、规律-心性)的不断地感觉、思考与感悟。“画从心”也是“一画”艺术思想的创作方法论,强调其“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能动性。此外,“画从心”还规定了“一画”对于艺术家内修之标准,从“比德”角度提出的“资”天地之“任”的仁、义、礼、智、信……多种美德,以儒家“内圣”要求作为艺术家的“心”之修养的最高标准;从“远尘”“去俗”角度提出的艺术家创作心态与准入标准,体现了道、释两家对“心淡若无”的“虚静”与尊重“自我”、“本心”之个性化的自由胸怀。对石涛“画从心”艺术思想,特别是对其与“一画”学说的“同一性”研究或可为当代人深入研究这部艰涩难懂,玄而又玄的画论著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新方式,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王晓鹰的创作经历了从在假定性舞台上追求诗化意象到将中国意象进行现代表达的嬗变,创作中他将视野逐渐投向中国传统文化,用戏曲、面具、书法、传统服饰等艺术语汇来构建中国式舞台意象,让中国传统元素在话剧舞台上走向现代,也使他的导演创作更具民族气质。在这些传统元素中,面具经常性出现在王晓鹰构建的舞台意象之中,王晓鹰将传统戏曲中脸谱,傩戏面具以及地戏面具等化成了自己导演语汇,让传统面具在当代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本论文的主要特色是针对吴茀之的兰花作品展开艺术语言方面的研究。作为现代著名中国花鸟画大家,吴茀之写兰气势郁勃、潇洒流丽,其撇叶穿插的收拾之功、驭繁以辟取新境之功,更是少有画家能与之抗衡,堪称自成面目。近年来,吴茀之的兰花作品越来越被人熟识和推崇,在目前与吴茀之相关的论著中,都会提及他的兰花作品,但是没有对他的兰花作品作系统的梳理和较详细的研究。本文收集了有关吴茀之出版、发表的各个时期的兰花作品图版
陆俨少作为20世纪的山水画大家,有着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是陆俨少的代表作,在其一生的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始终在不断被解读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的梳理,以此串联起画家一生的创作,从而窥探画家一生作品的全貌。并试从作品的笔墨,构图,及诗画关系的角度入手去窥探画家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长势信息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信息,作物产量数据是评估农田生产力的指标、是农民收益的直接表现,科学高效地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和及时准确的产量模拟,对农田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监管、评估农业灾害、国家农业决策、粮食仓储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青稞为研究对象,青海省门源县为研究区域,依据青稞生长物候期获取的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面实测数据,提取NDVI时序数据,结合与作物长势密
观看先于言语,图像具有提供视觉信息的能力,因而在做品牌全球推广过程中,广告图像是最为常用的手段。在跨文化广告设计中,实践普遍采用“本土化执行、全球化思考”的设计策略。在多元并蓄的全球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广告图像塑造商品形象、建构安全健康的商业广告文化生态环境是本文的主要议题。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商业广告图像一方面要借助当地文化元素拉近与当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展现出包罗万象的气度;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之间
太湖石在中国园林景观和文人雅士赏石文化中留存已有千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还渗透着中国文人的智慧和理想,从而成为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文化。太湖石作为中国画这一独特的题材伴随着历史的更替,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关太湖石的绘画也逐渐衍生出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太湖石的表现形式也走向多元化。历代的中国画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是一位活跃于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作品中所呈现的一种淳朴的风格在艺术长河里独树一帜。米勒的色粉画同他的油画一般引人入胜,他的色粉画展现了厚重、朴素的风格,并充斥着浓烈的田园牧歌式的诗意氛围。但色粉画作为一个和油画同等地位的独立画种,在米勒的艺术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被大多数学者归类在素描范畴里研究,很少被单独提出,色粉
大板遗址位于八五九农场大板村东高出阿布胶河大约15米的台地上,隶属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本文以2016年试掘的石制品中的石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类型学分析法和模拟打制实验来解读遗址内石制品的信息、遗址信息和古人类行为模式。本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给出明确定义,梳理国内外关于石片的研究简史以及目前东北地区对石片的研究现状,交代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二章:遗址概况。对乌苏
证素辨证学一直是中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是中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重要的结合点;虽然证素辨证学尚存一些问题,但仍然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结合近几年研究动态,对证素辨证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病程长短、主诉主线、病种适用、体质与证素、证素组合等价性等问题尚待完善。结合课题资助和发文量等预测未来证素辨证仍然是热点,但应注重学科交叉,着力解决证素辨证学中证素组合、方元匹配等问题,同时扩大数据量、融
《种芹人曹霑画册》藏于贵州省博物馆,1989年经全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该画册中的诗、画同属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品,但作者是否为曹雪芹,尚待考。《种芹人曹霑画册》的出现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研究,有很多学者认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作者是曹雪芹,此画册的第六张“西瓜图”中出现的书法笔体,跟北京曹雪芹故居遗留下来的书法笔体是基本一致的。本文试图通过了解《种芹人曹霑画册》中的八张页面的画面风格、诗文、印章等,并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