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常用的酶标记探针都是有一个信号蛋白和结合蛋白化学耦合而成的。这种化学耦合通常会有一些未参与反应的成分存在,从而导致在固相中本底较高,同时不同制备批次产品也存在着不稳定性。本课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发展一种由碱性磷酸酶作为信号蛋白,链亲合素作为结合蛋白的融合探针。融合蛋白探针相对化学耦合探针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高纯度,不含有其他杂质以及不同批次制备品的稳定性,这可以显著地提高信噪比以及系统分析的灵敏度。因此,在取代传统的化学耦合探针方面,这种融合蛋白探针将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在价值。本课题选择E.coli MG1655菌株碱性磷酸酶和Bacillus subtilis的链亲和素为基础材料。利用定点突变,对碱性磷酸酶进行Asp101→Ser突变,构建pET22a(+)-EAP表达体系。利用基因合成方法构建带有T76R,V125R, V55T,和L109T四个突变点的pET-24a(+)-SA表达体系。并通过基因嵌合的方式,构建了pET-24a(+)-SA-EAP/pET-24a(+)-EAP-SA表达体系。结果表明突变型碱性磷酸酶较野生型,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有所提高,酶活较野生型提高约8.5倍。突变型链亲和素在22℃下表达,上清含量约为0.8mg/mL。与野生型相比较,突变型链亲和素与HABA反应后吸收谱发生改变,其最大吸收峰在约460nm。重组后的SA-EAP/EAP-SA融合蛋白表达,可溶性含量较低,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本课题得到了具有较高酶活性的碱性磷酸酶突变体和与野生型不同的特性的链亲和素突变体,有助于提高利用该重组蛋白检测的灵敏度。融合蛋白表达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