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测南方医院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年龄、性别)、谷丙转氨酶(ALT)、HBV病毒定量(HBV DNA)以及肝脏活检组织病理。观察基因型与疾病重度的关系。对干扰素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并研究1998.1~2002.4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一般人口学、ALT、HBVDNA以及肝脏活检组织病理。在全部有结果的130例中,B基因型70例,C基因型60例;B、C基因型间年龄(t=-1.407,P=0.162)、性别(x~2=1.327,P=0.249)、ALT(U=1955.00,P=0.468)、HBV DNA(U=1991.500 P=-0.589)、肝脏炎症坏死积分(U=1922.00,P=0.373)以及肝脏纤维化积分(U=1950.50,P=0.467)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B、C基因型在疾病重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因B、C基因型有相同的前C/C区,合成的HBeAg介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进入研究的CHB患者进行严密随访,观察干扰素治疗效果在两基因型间有无差异。干扰素生化学应答(x~2=0.007,P=0.932),病毒学应答(x~2=0.050,P=0.823)以及持续应答(x~2=0.201,P=0.654),在B、C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干扰素治疗时,基因型不能作为一个疗效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