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肝疫苗广泛接种后,HBsAg阳性率逐渐下降,但现阶段慢性HBV感染仍然是我国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HBV感染家族中。HBV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HBV感染者的家族内成员具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具有不良结局特点,具有家族史的个体发展为肝癌是一般人群的50倍,感染者对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较差,未感染者对疫苗的应答率低于一般人群。我们认为宿主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学因素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课题进行了下列3方面的研究。收集HBV聚集感染家系,分析乙肝标志物在家族内的分布规律,发现家族内HBV符合慢性HBV感染的过程,在35岁左右,完成血清学转换。在家系中,HBV DNA、HBsAg、anti-HBc阳性率在先证者的一级血亲、二级血亲、三级血亲中依次降低,HBV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家系具有不良结局的特点。HBV家族聚集性可能与宿主因素有关,对收集的32个家系进行遗传流行病学分析,发现HBV感染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HBV感染可能是多基因疾病。为进一步筛选宿主的与HBV感染有关的基因,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技术建立了2个聚集性HBV感染家系的基因表达谱,共20个基因组表达谱。初步筛选出55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14个,下调4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炎症、调亡、细胞周期、信号转导、转录等。对其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24个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上调者7个,主要是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尤其是MHC-II分子;下调17个基因,主要参与非特异免疫。我们推测,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在HBV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HC-II是抗病毒免疫中的重要分子,CIITA基因控制MHC-II表达的“分子开关”,尽管在基因芯片的筛选中未发现CIITA基因差异表达,但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发现, CIITA基因在免疫耐受期被甲基化,在免疫激活期则去甲基化,表明CIITA甲基化的甲基化状态在家族聚集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本课题在遗传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技水平上进行了研究,发现(1)HBV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具有不良结局的特点,可能与宿主的遗传背景有关;(2)宿主免疫、炎症、调亡、细胞周期、信号转导、转录等一系列基因与HBV感染有关;(3)固有免疫基因缺陷在HBV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与CIITA基因启动子PⅣ甲基化有关,而免疫激活期与CIITA基因启动子PⅣ去甲基化有关。本研究是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为开展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宿主易感基因定位克隆、NK/NKT细胞功能缺陷在HBV感染及慢性化中的机制、肝内淋巴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相关课题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已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