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开发不仅是增加耕地数量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与手段,也是土地整治助力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的土地开发整治工作对于耕地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占补平衡工作很难真正实现“占优补优”,不利于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此外相对于已有的现状耕地的质量评价研究,对基于地块尺度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质量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新增耕地质量快速提升问题也往往被忽视。基于此本文以阜平县扶贫开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别以农用地分等与构建的土地开发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实际评定地块尺度下新增耕地及其上进行优质耕作层构建试验的耕地质量等别,并通过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以及新增耕地质量的快速提升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农用地分等结果表示新增耕地自然等平均为9等;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价结果表示平均等别为3等。项目区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各评价单元小区地块耕地质量较平均,新增耕地实际质量未完全达到规划设计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肥力贫瘠、土层厚度不够是主要原因。(2)农用地分等结果表示优质耕作层构建试验后项目区新增耕地自然等平均等别较试验前提升了0.22等,试验区耕地提升了0.28等,有4770.46m~2耕地自然等提升了1个等;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价结果表示试验后项目区耕地平均等别较试验前提升了0.5等,试验区耕地提升了0.63等,有10720.38m~2耕地提升了1个等。优质耕作层构建对于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质量与等别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效果显著,各种试验处理中木本泥炭与生物激发调节剂组合模式对有机质及耕地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中木本泥炭+腐熟秸秆+生物激发调节剂II+常规施肥为最优模式。(3)运用农用地分等的方法难以客观的评价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实际质量水平,较不适宜进行项目区地块尺度的新增耕地质量评价以及用于占补平衡评价补充耕地质量,用其评价也不能充分体现优质耕作层构建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区地块尺度上应补充砾石含量与体现整治工程影响的指标等进行完善,且分等参数需要补充更新调整。(4)本文在建立“需求-质量维度-性质-表现-特性-指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遴选指标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地块尺度的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结果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可行。(5)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评价的耕地质量现状与趋势较准确;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也有差异性,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分等体系基础上补充了耕作条件、污染状况、生物特性指标,评价结果较分等结果更能体现出各地块的质量差异,适宜进行地块尺度的土地开发耕地质量评价以及用于评价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质量,试验前后显示的等别提升效果更好,能够体现出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特点与质量可提升的潜力,评价结果也更客观的接近项目区耕地质量真实水平。(6)本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新增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对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助力扶贫开发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