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本,无论在语言、内容、形式、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古典诗文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直接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惜与传承,让古诗文这股文化血脉不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重任。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文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进行研究。“诵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并借以其他辅助手段,为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搭建了顺畅的教学平台,换言之,诵读教学就是在有声、有情、有感的朗读中,使学生与文本达到交流互动的过程。古诗文诵读教学具有音韵性、释义性、再创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从古代到现代,诵读教学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自读吟唱、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读行结合、隋唐宋元时期的熟读成诵、明清时期的读写结合、近现代时期读、思、悟、行相结合的发展轨迹。论文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并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一些古诗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的功利化,学生诵读兴趣不浓;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诵读情感缺失;教学方法单一,诵读技巧运用淡化;教师需加强自身素养,诵读指导不够等。论文认为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中国传统的诗教理论。在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中,本研究从目标、内容、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文和教师自选的诵读内容。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包括:学生可自读的内容和教师需要讲读的内容,并指出在诵读内容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策略包括:重视范读,躬亲示范;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在对比中诵读,提高鉴赏能力;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四个方面。本研究认为,在诵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以唤醒鼓舞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