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12年在我院进行手术切除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47例病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干细胞表型CD44、CD133、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in以及YA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以上检测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各个高危因素,如年龄、性别、术前卡氏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有无肠梗的情况以及患者的3年生存率、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与肠癌术后患者的病理特性及预后相关的因素,为下一步的实验和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前期的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12年在我院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具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并通过病理或影像学诊断为Ⅱ、Ⅲ期的结直肠的47例患者,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卡氏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有无肠梗的情况、术后有无行辅助化疗等情况。2.根据患者的病理切片选择相对应病理号的石蜡标本。2.石蜡标本随机编号,并制成切片,分为5组。3.将石蜡切片放入烤箱烤片、脱蜡机脱蜡。4.先对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将石蜡切片先后用苏木精及伊红染色液染色,无水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4.对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石蜡切片进行烤片、脱蜡后,对vimentin、CD44、CD133、YAP组切片进行高温高压修复,对E-cadherin切片进行微波修复。5.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加入一抗、二抗及HRP多聚物。6.进行DAB显色。7.苏木素复染,分化、返蓝,随机抽取切片镜下观察。8.观察满意后进行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9、风干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CD44、CD133、E-cadherin、vimentin、YAP表达情况,统计观察结果。10.在实验截尾时间进行电话随访,统计实验对象的3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11.将CD44、CD133、E-cadherin、vimentin、YAP表达情况及各高危因素汇总,使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Ⅱ、Ⅲ期肠癌术后患者的病理标本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85.1%,vimentin阳性率为97.9%,CD44阳性率为89.4%,CD133阳性率为71%,YAP阳性率为70%。E-cadherin、CD44、CD133以及YAP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有显著关系(P<0.05)。CD133的表达还与患者术前有无肠梗阻情况有显著关系(P<0.05)。另外,YAP与患者术前卡氏评分、术前有无肠梗阻情况、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E-caderin、vimentin、CD44、CD133、YAP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但vimentin的高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CD44、CD133、 E-caderin、YAP的高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了干细胞表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及YAP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对肠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