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定义为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中测量的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之差。反映了心室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变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心脏重量增加。HC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猝死与心力衰竭,猝死的主要机制为室性快速心律。 根据现有研究,QTd增加可能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QTd越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即通过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及其与左室重量关系的研究,探讨HCM患者心室肌复极电活动稳定性情况及引起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择从1998年8月-2004年12月收入辽宁省人民医院的HCM患者64例,患者均符合WHO原发性HCM诊断标准,再按WHO诊断标准分为梗阻型心肌病(HOCM)组及非梗阻型心肌病(HNCM)组,HOCM组33人,HNCM组31例。对照组采用对照、均衡方法选择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2例。三组患者均除外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电解质紊乱,以及其它系统疾病,24小时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仪器 日本光电8340K型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 HP的SONOS2500型超声仪; 清华紫光A600扫描仪; 奔腾Ⅲ微型计算机。 三、方法 1.数据采集 l)一般资料:采集、记录三组对象一般情况及简要病史。 2)研究资料:分别采集三组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纸速25mln/s,电压1 .Omv/em。 2.数据测定 1)QTd测定:由专人负责,实验人员熟悉所用仪器及原理,应用同一仪器,重复、盲法测量。把所有心电图标记号码后用扫描仪放大2倍扫描人电脑存储,用CorelDRAWg.0中文版软件测量QT间期、R一R间期。除外T、U波分界不清的导联,取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测定的导联数(不少于7个)。计算得到QTd(QTd二QTmaX一QTmin)、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cd=QT出(R一R)’几]。 2)超声指标的记录及计算:按Pe皿法测定HCM病人舒张期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连测3个心动周期取其均值。以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重量(LVM)。LVM二1.以〔(沙EDD+IvsT+口PWT)3一(L花DD)3〕一13.6。 3.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值*标准差表示,行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QTd与LVM、WST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HCM组(包括HOCM和HNCM)LVM、QTd、QTe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HOCM组与HNCM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别(P>0.05)。正常对照组、HOCM组和HNCM组LVM(g)分别为228,33士45 .38,396.71土127.30,353.32,117.30;IVST(rnm)分别为9.96土1.64,22.27土6.48,19.50土5.69;QTd(ms)分别为32.81土11.43,63.03土23.04,54.84,25.67;QTcd(ms)分别为34.48土12.16,68.35土27.44,58·03土26·93。 2 HCM患者叮d与LVM正相关,r为0.325。 3 HCM患者盯d与IVST正相关,r为0.463。讨论 QTd反映心肌局部复极的差异。如果QTd增加,说明其心室肌复极过程不稳定,局部心肌复极差异显著增大,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QTd近年来已经成为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碎死的重要指标。 本文结果表明:HCM患者LVM、IVST、QTd、QTcd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说明HCM患者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有着不稳定性及不同步性,具有很强的心律失常易感性和心律失常源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大。 HCM患者中HocM与HNCM的LVM、rV盯无显著差异,说明HCM的HOCM与HNCM区别在于是否引起LOVT的梗阻,两组左室、室间隔肥厚的程度无差异。 HCM患者中HocM与HNCM的QTd、QTcd无差异,说明HCM患者QTd、QTcd与LOVT有无梗阻无关。 QTd分别与LvM、W盯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与后两者之间正相关。说明HCM患者左室、室间隔肥厚是引起QTd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1 .HCM患者左室、室间隔较正常人明显肥厚,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有着不稳定性及不同步性,具有很强的心律失常易感性和心律失常源性《) 2.HCM患者QTd的增加主要与左室、室间隔肥厚的程度,重量的增加有关,与LOV’r有无梗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