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化的牙买加货币体系。我国于1994年实施外汇体制改革,并于1996年实现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长期以来,我国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自2005年起进入升值周期。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全球经济日渐融合的大趋势下,人民币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要求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的时代以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选择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硕士毕业写作论文,在对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全球包括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特别是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全球流动性过剩,汇率风险加大,金融危机频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被迫积累外汇储备并承担汇率和利率风险。在此情况下,以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代替美元才是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根本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的可行性存在问题。因此,只有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才会彻底改变由于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困境,减少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并且众多事实证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现实可行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四大主要货币在取得国际地位的进程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进行借鉴,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注重强大实体经济、促进国际市场需求和防范外部冲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可实施以下发展战略:以资本项目逆差为主要渠道,在资本输出方式上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进一步推广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通过合理设置清算体系和提供贸易信贷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并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循序渐进的进行资本项目的开放和金融市场的深化;适当增加黄金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注重与金砖四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提高本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
其他文献
从2002年开始,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三项关于渔船报废、控制渔船数量及功率的规定。旨在针对沿海渔业内忧外患的现状,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而渔船拆解作为压减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稀缺性决定了人类对能源的消费不可能无限扩张,能源短缺问题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和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乳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称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奶业在我国是起步晚、基础薄弱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迅速发展,奶类总量和乳制品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