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族-国家的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我们塑造了众多革命英雄的形象来增强民族/国家的认同。英雄的光辉事迹,尤其是他/她们那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在一个讲述神话的年代,英雄钢铁般的意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革命事业牺牲生命的勇气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而讲述英雄的神话则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对英雄神话的讲述也构成了民族-国家历史书写、文艺创作的核心内容,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沉淀为一种思想风格和一种深刻的历史感。然而,在全球化和后现代的语境中,网络等高科技带来了信息的透明和思想的自由。随着国家政治、军事职能向经济、文化职能的转化,牺牲话语被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首先遭到了新时代的质疑;人们,主要是学术界开始反思那些书写英雄神话的历史及其基础——宏大叙事;新一代年轻人也开始反感那种以牺牲话语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不同的声音解构了民族-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建构起来的关于英雄和历史的共同记忆。那么,建立在这些共同记忆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何去何从?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论文从描述“一个讲述神话的年代”为起点,以革命女英雄刘胡兰形象的建构和解构为例,运用社会记忆理论来呈现英雄神话和牺牲话语的建构过程,以及它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核心内容的社会原因;运用后结构主义解构的方法来呈现英雄神话和牺牲话语的另一重含义——作为启蒙和解放的元叙事对思想的控制性。具体而言,论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1)从分析“英雄创造历史”这一命题的逻辑入手,论述刘胡兰英雄形象的社会建构途径、方式和逻辑,呈现社会记忆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英雄神话的讲述和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书写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决定着社会记忆的建构方向。(2)在分析讲述英雄神话的基础上,论文集中分析了构成英雄神话最重要的元素——牺牲话语——的历史构成。毛主席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是现代中国牺牲话语的基础和核心,并为各种牺牲划分了等级:革命英雄为革命献出生命成为最崇高的牺牲,处于金字塔的顶峰,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3)论文最后描述并分析了全球化与后现代语境下恶搞行为的盛行,详细论述了以刘胡兰为首的英雄神话和牺牲话语遭到怀疑、嘲讽及恶搞的原因,以及以此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遭到新一代年轻人反感的原因,进而论述了全球多元背景下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趋势。以往的英雄和历史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记住,爱国主义教育无论如何不能消失。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当前应该做的首要事情之一,是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更加客观地讲述历史、评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