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是一项举世瞩目、继往开来、泽被后世、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也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和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几乎无孔不入,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造社会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众传媒反映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梳理回顾,力图从宏观角度将对农传播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发展对农传播提出认识和建议,为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传媒与农村的关系及现状,指出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对农传播是农村公共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国内大众传媒与农村的关系呈现出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并对导致此现状的三个主要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即第一大众传播媒介是工业社会和城市的产物,对城市受众具有必然的贴近性;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追求自身效益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第三从中央到地方在大众传播事业建设中,对农村地区投入的严重不足。第二部分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为背景,对新时期对农传播的社会角色、使命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期对农传播的角色应是:从“单纯的反映功能”到“全面的建设功能”;从“做农民的新闻"到“做给农民看的新闻”;从“单向信息渠道”到“双向信息枢纽”。对农传播的使命应是:党和政府“三农”政策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的构建者;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言者;农村大众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农村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激活者。第三部分从传媒市场的角度,通过对新时期大众传媒对农服务的特征、定位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了新时期对农传播所具备的对象性、贴近性、实证性、通俗性四大特征。并提出了对农传播的三方面定位:属性定位——社会公益事业性、功能定位——面向“三农”的服务性、对象定位——传播形式的多样性。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对农传播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认为对农传播的发展正确模式应该是:事业和产业兼容的总体模式;综合性和专业性互补的运营模式;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并举的结构模式。对农传播的发展的正确路径有: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对农传播事业2、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加快对农传播基础建设。3、深化新闻传播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大众媒介资源。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传媒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