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球”这项运动之中,而这也同时增加了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使得乒乓球运动损伤并没有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任何体育项目的运动损伤都是该项目参与者的大敌,乒乓球项目也不例外。因此乒乓球项目的运动损伤必将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的避免损伤的发生。而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乒乓球专业人员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乒乓球专业本科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仅是未来为人之师的资本,更是服务体育教育事业的根基所在。因此,了解乒乓球专项本科生群体现有运动损伤的情况。不仅有利于其高质量的乒乓球运动技能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也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发生,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就目前研究来看,对乒乓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对乒乓球专业本科生群体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更是需要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鉴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乒乓球专业本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预防和减少辽宁省高校兵兵球专项本科生的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乒乓球教学。同时也丰富了运动损伤研究中的群体。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辽宁省高校乒乓球专项本科生的整体体质情况良好;性别比例呈现出男多女少;惯用手以右手为主;握拍方式以横拍占据主流;以体育教育专业占比最大;运动等级分布不均,以“三级”运动员占比最大。2、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练习中,以腰部、膝关节、手指、手腕部位为主。运动损伤发生性质以慢性为主,急性发生部位的占比高。运动损伤的程度以轻度为主,以中度为辅的复合形式情况。运动损伤发生以“肌肉拉伤”的种类为最多。3、运动损伤部位以“下肢部位”的发生次数最多,以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占比最大。躯干部位以腰部的运动损伤占比最大。上肢部位的运动损伤基本都在手指和手腕部位。4、运动损伤归因最多是生理因素,以力量不足、带伤病训练、身体疲劳为主。练习因素次之,以运动量大、运动负荷大为主,而准备活动不充分占比重较大。排在第三位的是心理认知因素,以自我保护意识差、损伤知识掌握差为主。技术动作因素以“技术动作不熟练”为主、以“缺乏自我保护的动作”次之。其他因素以突发事件等因素占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