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煤炭最多的国家,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约占煤炭总量的10%~15%。频繁的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煤矸石累积量的极大增加,使其成为数量最大的工业残渣之一。数量庞大的煤矸石除了堆积于土地之外,也会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利用,在煤矿区,将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地的充填复垦是较为常见的利用方式。然而,煤矸石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在其堆放和利用过程中会不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煤炭最多的国家,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约占煤炭总量的10%~15%。频繁的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煤矸石累积量的极大增加,使其成为数量最大的工业残渣之一。数量庞大的煤矸石除了堆积于土地之外,也会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利用,在煤矿区,将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地的充填复垦是较为常见的利用方式。然而,煤矸石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在其堆放和利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对水环境、土壤、植被等造成威胁。因此,进一步探究煤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其在堆放和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高潜水位矿区兴隆庄煤矿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重金属Hg、Pb、Cd、As、Cu和Zn的释放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了研究。研究首先通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对煤矸石进行了表征分析,以了解煤矸石的微观形貌、矿物组成与化学组分;其次,通过静态浸泡实验探究了不同初始浸提液p H值和不同煤矸石粒径的复合影响下煤矸石中典型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潜在威胁,并通过动态淋滤实验探究了不同p H值条件下煤矸石中典型重金属的释放特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滞留和迁移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和土壤的潜在威胁;再次,通过小麦种子发芽实验分析了煤矸石浸出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早期生长的毒性影响;最后,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模拟煤矸石充填复垦,初步探索了煤矸石充填复垦后其典型重金属在“煤矸石-土壤-小麦”体系中的迁移释放特征及潜在威胁。以此来综合认识高潜水位矿区煤矸石中典型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其在堆放和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煤矸石的表征研究区煤矸石呈不规则的片状结构且主要成分为O、Si、Al,主要化合物为Si O2和Al2O3;主要晶体为高岭石、石英和石墨;主要官能团为羟基、Si-O-Si、Si O4或Al O4四面体、Al-OH和Si-O-Al。(2)煤矸石典型重金属的释放特征研究区煤矸石浸出液和淋出液呈碱性,典型重金属Hg、As、Pb、Cd、Zn、Cu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释放特征。静态浸出中,在初始浸提液p H值和煤矸石粒径的复合影响下,当初始浸提液p H值越小且煤矸石粒径越小时,Hg、Pb、Cu的浸出浓度越大,而当初始浸提液p H值越大且煤矸石粒径越小时,As的浸出浓度越大。Zn的浸出主要受初始浸提液p H值的影响,p H值越大,浸出浓度越大。Cd的浸出主要受煤矸石粒径的影响,粒径越小,浸出浓度越大。动态淋滤中,Cu未淋出,初始淋滤液p H值越小,Hg、Pb、Cd的淋出浓度越大,而As和Zn的淋出规律与之相反。(3)煤矸石典型重金属的潜在威胁煤矸石重金属对水环境、土壤及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具有潜在威胁。对水环境而言,Hg的污染风险极高;其次是As和Pb,尤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大;再次是Cd,其短期污染风险较低,但应注意持续浸出的风险;而Zn和Cu基本不具备污染风险。对土壤而言,Hg、As、Pb、Cd易被土壤吸附且毒性较大,且Cd穿透土壤能力强,因此应重点关注Hg、As、Pb、Cd对表层土壤、Cd对深层土壤的潜在威胁。另外,煤矸石浸出液降低了小麦种子活力,对其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Hg、As、Pb、Cd和过高的p H值发挥了主要抑制作用。此外,煤矸石充填于采煤塌陷地后种植农作物小麦,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小麦生长,但是有促进煤矸石重金属释放并进一步转移至土壤及作物中的风险,其中Hg、Cd、Pb迁移及释放的潜在威胁较大。具体而言,“煤矸石-土壤-小麦”体系中,促进小麦生长的最佳煤矸石充填量占比为20%,不宜超过40%;煤矸石充填量占比越高,土壤重金属含量越高,煤矸石充填量占比为40%时,小麦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当煤矸石充填量占比为20%和40%时,重金属自土壤迁移至小麦体内的效率较高,其中Hg和Cd的迁移效率最高;小麦根部重金属含量始终高于其茎叶部,当煤矸石充填量占比为20%和40%时,重金属自小麦根部向茎叶部的转移能力较强,其中Cd和Pb的转移能力最强。此外,由于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小麦种植会促进煤矸石重金属的释放,在小麦长势良好情况下,对Pb和Hg的释放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矸石在地上堆放和利用过程中,其中的Hg、As、Pb、Cd对环境的潜在威胁较大,应加强防范。而将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地充填复垦时,Hg、Cd、Pb在“煤矸石-土壤-小麦”体系内转移累积及释放的潜在威胁较大。该结果可为高潜水位矿区煤矸石的安全堆放和利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细胞Ca2+动态平衡与植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植物类Na+/Ca2+交换蛋白(NCX-Like,NCL)是一类维持细胞Ca2+稳态的跨膜转运蛋白。本研究基于拟南芥NCL序列以及苹果、葡萄、草莓、桃和梨全基因组信息,分析了NCL家族特征,探讨平邑甜茶根系Mh NCL表达水平与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关系,并利用Mh NCL-1转基因烟草和瞬时过表达平邑甜茶根系、钙敏感荧光探针和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根区土壤环境对桃树的生长至关重要,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策略之一。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多种植物都具有调控生长的作用。桃树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然而,荧光假单胞菌能否促进桃树的生长和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目前尚不清楚。本试验首先通过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试验鉴定了三株荧光假单胞菌(PF87、PF70、PF32)的促生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我国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作物,在反季节栽培中易受到低温、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研发轻简、经济、高效的植物抗逆诱导技术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本课题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引发(CP)在诱导番茄温度胁迫抗性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得到以下结果:1.亚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随着CP处理功率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我国设施主栽蔬菜,不耐低温,对冷敏感。嫁接是提高黄瓜耐冷性的重要农艺技术。为提升果实的商品性,近年来传统的的黑籽南瓜砧木逐渐被能去除黄瓜果面蜡粉的白(黄)籽南瓜所替代。研究表明,去果面蜡粉的砧木减少了嫁接黄瓜的硅吸收。由于硅与作物耐冷性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去果面蜡粉砧木嫁接的黄瓜耐冷性降低可能部分与吸硅能力下降有关。但关于砧木类型和硅调控黄瓜幼苗耐冷性的
目前,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而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因环境相对封闭和覆盖物透光率影响,存在CO2浓度短缺以及光环境不足等问题,为了优化设施内光照和气体环境条件以培育壮苗,本试验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作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CO2浓度处理,分为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1)和加富CO2浓度(≈800μmol·mol-1)2个水平,裂区因素为光配方处理,分为白光(W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经摊放、杀青、闷黄和干燥工序加工而成,其中“闷黄”是其“黄汤黄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目前黄茶加工中多采用高温、高湿的“加温闷黄”方式,不仅能源消耗大,且黄变效率低。因此,探寻黄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高效降解、茶多酚可控氧化是黄茶加工工艺创新的关键。本研究以“金萱”1芽1叶为原料,以室温(25℃)自然摊放为对照,设置3个低温(10、5、0℃)和5个时长(8、16、24、32
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典型的濒海盐渍土分布区,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的提取濒海盐渍土信息,分析并掌握其动态变化,对盐渍土的动态监测与防控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为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是依据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基于单个像元提取盐渍土信息,濒海盐渍土区受地物光谱混淆等因素影响,分类精度有待进一步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增殖与扩散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畜禽粪便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而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持续应用增加了ARGs向土壤的输入。土壤-植物系统是ARGs从环境向人体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可生食蔬菜成为人群暴露于环境ARGs的来源之一。因此,研究粪肥施用对
氯酯磺草胺属于磺酰胺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具有除草效果好、除草谱广等优点。氯酯磺草胺作为这类除草剂的代表性品种,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氯酯磺草胺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不可避免地在土壤环境中残留,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蚯蚓是土壤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目前有关氯酯磺草胺对蚯蚓毒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氯酯磺草胺进入土壤后对蚯蚓的影响,对于评价其使用后的生态风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PHCZ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世界各地土壤中被普遍检出,鉴于其土壤生态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溴咔唑(3-bromocarbazole,3-BCZ)和1,3,6,8-四溴咔唑(1,3,6,8-tetrabromocarbazole,1,3,6,8-TBCZ)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群落结构、氮碳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