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城市化浪潮在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便利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生态失衡、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在快速城市化地区这类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其中因人地矛盾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最近几年中引起了各方关注,具体包括雾霾、水污染、城市湖泊退化等城市生态问题。这类问题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也成为许多城市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协同作用,共同维持着城市运行,而在保护城市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城市绿地无疑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现如今衡量城市绿地的优劣多以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二维空间指标为主,甚少从三维空间对绿地进行考虑,这导致了无法从绿地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城市绿地进行评估。绿量代表了一定区域范围内叶片总面积的高低,叶面积与众多植被生理生态指标如光合作用等密切相关,故以绿量为指标对城市绿地进行分析可以间接体现绿地的生态价值。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武汉光谷为例,尝试分析过去20年间光谷地区绿量变化的特点,以从绿量角度出发为光谷未来绿地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经研究发现光谷近期建设范围绿量变化有如下特征:(1)光谷地区整体绿量下降趋势明显,20年间降幅约为27个百分点,绿容积率由2.01降至1.47。但各行政单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导致绿容积率变化各具特点;(2)绿容积率与景观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绿容积率——景观城市化水平回归方程为Y=2.384e-0.021x。(3)中低等级绿量变化幅度较大,高等级绿量相对保持稳定;(4)硬质用地为绿量的主要转移用地类型,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绿量的转移强度逐渐加大;(5)总体绿容积率保持较高的集聚水平,低绿容积率聚集范围逐渐向东扩张;(6)不同景观城市化水平对绿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中城乡过渡区绿量变化程度最高,其次为农村地区,城市核心区绿量变化程度最低。基于光谷近期建设范围绿量变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绿量变化特点提出相应的绿量优化策略,并建立绿容积率分级保护机制,结合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心一轴,多廊多点”的绿量网络系统,以维护光谷地区未来绿量格局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