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播背景下的互联网呈现出自由化等独有的审美文化性,使其正在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沟通渠道,通过“制造——复制——扩散”过程,实现信息的自我赋权,产生更加强大的社会影响,后现代文化审美性是中国互联网文化得以兴盛的哲学背景。互联网传播的自由、开放、平等、匿名、即时、交互等特点成就了海量信息的聚集与互动交流;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突破了官方媒体对信息的控制,并催生出新的“受众——媒体”关系。一方面,作为大众传媒的瓦联网充分发扬自身的传播优势,最大程度的彰显了公共舆论斗士的力量;另一方面,却使网民陷入信息的混乱庞杂中不能自拔。同时,媒介自律性的缺失和对社会责任道德感的漠视,使目前的互联网世界处于过度娱乐化、网络伦理混乱、公信力弱化甚至新闻伦理丧失等虚无化的失序现状,在自由传播的快感与社会责任的约束的矛盾中艰难前行。“自由表达”强调审美精神的独立自律性,以及传播的正当性,而“社会责任”则坚持媒介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本文主要运用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旨在从互联网的审美文化、传播特点、发展趋势及理论背景等维度出发,以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实态势为佐证,反思当今互联网文化所处的道德困境,对其在规范社会权力、健全诉求渠道等公共职能方面的转变,对重大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力,在促进大众审美文化变迁的作用,对新闻伦理的建构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和个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