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基因型与肠道微生物互作对猪生长和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人类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动物育种学家们希望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背膘薄、肌内脂肪(大理石花纹肉)含量高的猪品种,这些性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一直是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这些复杂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决定,但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这些复杂性状不仅受宿主基因的控制,还会受到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二者互作是影响性状表现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分别测定了91头恩施黑猪和20头版纳微型猪的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背膘厚(BFT)等表型性状,采集恩施黑猪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样本共计455个样本,以及版纳微型猪各肠段共100个样本,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同时应用50k SNP芯片对恩施黑猪进行个体基因分型,探究宿主基因型与肠道微生物种类对生长和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及其互作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肠道微生物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恩施黑猪与版纳微型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从空肠到直肠,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变化显著,其中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微生物组成相似性很高,与空肠、回肠明显分离;同时,盲肠、结肠和直肠微生物的多样性也极显著高于小肠肠段(P<0.01)。(2)不同肠段的优势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门水平上,小肠中(空肠、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丰度远高于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则呈完全相反的规律。在属水平上,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同样是小肠段的丰度显著大于大肠段,并且大肠段由于微生物多样性高,在属水平基本上没有丰度高于8%的微生物存在。(3)基于遗传力(h~2)和肠菌力(m~2)计算,发现影响恩施黑猪体重、日增重、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宿主基因型变异,遗传力分别为0.43、0.28、0.37和0.29。而不同肠段微生物对目标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盲肠和结肠微生物对体重和日增重影响更大(m~2=0.22~0.37),空肠和盲肠微生物对背膘厚和肌内脂肪作用更强(m~2=0.13~0.31)。(4)通过宿主遗传矩阵(G)与微生物相似性矩阵(M)做相关分析发现,总基因组和微生物组角度,两者互作关系很弱。但通过对单个微生物菌属计算遗传力发现,各肠段有约5.3~8.7%的微生物(共72个)具有显著遗传力,即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调控。对有显著遗传力的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有两个菌属可以检测到全基因组水平显著位点,即Lachnospiraceae XPB1014 group(rs81426536)和Prevotellaceae UCG-004(rs81339300)菌属。Lachnospiraceae XPB1014 group菌属与其在宿主上候选基因CCDC3均与脂肪和能量代谢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宿主基因会影响特定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存在互作关系。(5)通过两尾个体的Wilcoxon rank-sum检验和相关分析等共鉴定到8个菌属与目标性状相关,即结肠和盲肠中的Alloprevotella菌属和结肠中的Ruminococcaceae UCG-005菌属与BW和ADG呈正相关,而盲肠中Prevotellaceae UCG-001、Alistipe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菌属与BFT和IMF呈正相关。其余菌属与这四个目标性状呈负相关。(6)将上述鉴定到的8个菌属在版纳微型猪中进行验证,发现盲肠和结肠中Alloprevotella菌属以及盲肠中的Desulfovibrio菌属依然与目标性状呈强的相关性,趋势与恩施黑猪中发现的相一致。综上,本实验研究了地方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和肠道微生物对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影响,分析了宿主基因型与肠道微生物对猪生长及脂肪性状的表型贡献率和两者的互作效应,挖掘到8个与目标性状显著相关的微生物菌属,并有2个菌属在不同品种中得到印证,研究成果为改善地方猪生长和脂肪沉积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
其他文献
β-兴奋剂经常被用作促生长剂影响动物体内的营养成分的重新分配,增加动物酮体瘦肉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但此类药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肺、肝、肾和肌肉)中的残留会通过食物链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中国和欧盟将其划为违禁药物,规定在任何组织中不得检出β-兴奋剂原型及其盐、酯等形式的衍生物。但由于利益驱使,β-兴奋剂的违法使用屡禁不止,且不断有新的兴奋剂替代品出现。2010年3月我国首次从饲料中检出苯乙醇胺A,引起
学位
沙门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人兽共患病原菌,猪通常是沙门菌的无症状携带者,猪源沙门菌可以在养殖场猪群中定殖并在猪肉生产链的各个阶段广泛传播。摄入被其污染的猪肉食品后可能会导致人的胃肠炎、肺炎、败血症甚至死亡等。近几年养殖场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大量多重耐药沙门菌的产生,对人类临床治疗产生阻碍。本研究对湖北省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沙门菌的污染和耐药性研究,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解析沙门菌在养殖场和屠宰
学位
兽用抗菌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机环境污染物被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所重视。环境中存在的兽用抗生素不仅会诱导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产生和转移,还可能会对环境中存在的动物和植物造成毒性效应。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呋(Ceftiofur,CEF)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猪、牛、羊等细菌性疾病。目前已有报道在台湾、土耳其等地的环境中检测出头孢噻呋,虽然浓度较低,但存在诱导
刚地弓形虫是从属于顶复门原虫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危害严重。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研制出能够有效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糖酵解是所有细胞中重要的代谢途径,弓形虫中大多数糖酵解酶都有两个亚型,且多数酶的两个亚型之间存在定位差异或表达时期差异。这些酶的不同亚型在虫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时期差异表达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聚焦这些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定位于胞质中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1(
发现新靶点、开发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减少动、植物病毒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影响。G-四链体结构是由鸟嘌呤富集序列折叠成的特殊核酸结构,动态调控人类病毒基因表达,靶向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呈现出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植物病毒基因组也存在大量G-四链体可形成序列(Putative Quadruplex-forming Sequence,PQS)。然而,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内环境差异很大,G-四链体作为抗
学位
第一部分:PRMT4调控1型糖尿病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及机制研究【目的】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增强是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重要原因,但其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4)作为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可激活自噬并促进脂肪分解。本研究将探索脂肪组织中上调PRMT4是否可以促进1型糖尿病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并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方法】通过注射腺相关病毒使白色脂肪组织中PR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产量不断增加。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一种病害,每年都对水稻产量造成重大损失。稻瘟菌目前已作为模式真菌用于研究真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因此,要想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需要对稻瘟菌致病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蛋白质O-Glut1葡萄糖基化是一种O-糖基化修饰形式(蛋白翻译后修饰),其修饰模式是将葡萄糖(Glc)与靶标蛋白上一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