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空肠组织形态结构及肠粘膜上皮细胞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探明“调脏通络”电针影响T2DM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db/db小鼠22只,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11只,模型对照组11只,同期相同条件下饲养的9只db/m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共3组。针刺组予针刺小鼠双侧“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太冲”治疗,以同侧的“肺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为电针连接对穴,取疏密波,针刺6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治疗2个疗程后,取小鼠空肠,放置于-80℃冰箱保存备检。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空肠形态变化并检测空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应用Image-Pro软件对occludin阳性表达情况进行计数。结果:1.针刺组小鼠体质量(39.78±1.87)相较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41.53±1.86)增长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组小鼠血糖(22.65±2.29)与模型组小鼠血糖(24.95±2.41)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组小鼠occlud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小鼠表达明显,针刺组(79.30±5.66)与空白组(91.08±4.8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51.66±6.5)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调脏通络”电针能够抑制db/db小鼠体质量的增长。2.“调脏通络”电针能够改善db/db小鼠高血糖情况。3.“调脏通络”电针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空肠黏膜屏障形态。4.“调脏通络”电针通过介导occludin蛋白的表达,调整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功能,起到治疗T2DM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