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与分类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发展绿色电力的时代背景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电能储存及转换,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使用,导致电力系统中存在的超高次谐波问题以及其他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供电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问题评估与治理就日益迫切,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的识别与分类是评估与治理电能质量问题的前提。因此对电能质量问题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S变换,并从S变换的基本原理、参数选择以及时频分辨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现有的问题,并且提出新的S变换,即基于布莱克曼窗与窗宽比的S变换,提出其最佳参数的选择,从采样频率、扰动幅值以及扰动持续时间这个方面分析其对最佳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算法。然后并通仿真数据进行分析该S变换与传统S变换时频分辨率差异,最后通过现场数据验证其有效性。
  其次,由于传统基于特征值的提取特征方法存在着庞大而复杂的特征值筛选等缺点,提出两种特征提取方法。1)基于特征曲线的特征提取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波动能量密度、概率均值与FFT的曲线分割方法,排除噪声干扰并完整的保留特征,实现特征曲线的剪短。解决基于特征值方法存在着庞大特征值的筛选,并且提高算法的抗噪能力;2)基于特征矩阵的提取方法,从低频、高频和3次谐波部分提取特征,减小不同扰动特征之间的相互干扰,特别是对尖峰和波陷的特征干扰。从而为复杂扰动的识别与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矩阵分割的方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排除其他扰动和噪声的干扰,凸显扰动的特征。
  最后,分别针对特征曲线与特征矩阵提出适用于对应的分类方法。1)针对特征曲线,提出数据库查询的方法,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基于特征值的分类方法避免庞大维数特征筛选过程,同时在高噪声背景下能够达到较高识别与分类准确率。2)针对特征矩阵,采用了AlexNet的扰动识别方法,解决尖峰和陷波特征微弱的识别难题,同时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包括6种同时发生复杂扰动在内96种扰动。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高级量测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但随着信息空间和电网物理空间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形成了具备信息物理耦合特征的电网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其核心技术特征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对物理系统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风电高渗透电力系统引入虚拟惯性控制虽然能够改善频率稳定,但由于系统惯量分布发生改变,惯量控制系数会成为影响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可变参数,因此目前该控制技术仍有诱发功率振荡的风险。为避免风电虚拟惯量的频率支持对系统功角首摆稳定及阻尼特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深入分析附加虚拟惯量控制的风电机组并入交流互联电网的暂态稳定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双馈风电机组接入两区域互联系统后的动态模型,推导含虚
直流微电网是由电力电子换流器主导的低惯性网络,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对功率波动极为敏感,这严重影响了微网的电能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直流微电网的虚拟惯性控制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但不同类型虚拟惯性控制下的微电网系统可能会显示出不同的动态特性与稳定边界,且关于虚拟惯性控制下多换流器交互引起的稳定性问题也都需要讨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为分析不同类型虚拟惯性控制对直流微电网产生的
能源互联网的整体布局决定了电力、天然气等系统深度交互、融合发展的趋势,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框架也因此逐渐成型。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推进,碳捕集等减排技术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运用,碳市场交易政策也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完善覆盖。未来对于能源低碳利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低碳技术将在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中获得全面应用,而低碳政策推行也将使系统传统运营模式产生变化。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框架
电网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高与特高压直流相继投产给电网的频率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大了电网解列、频率崩溃事故发生的概率。低频减载装置作为电网第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网内被普遍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发展,电网的频率特性恶化,低频减载方案的研究对电网的频率稳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可再生能源高占比条件下电网的低频减载优化方案,分析了可再生
学位
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是未来实现分布式新能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为了应对新能源出力间歇性和发电侧投资成本问题,开发需求侧可调度资源,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综述了ADN优化调度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需求响应及其不确定性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计及多时间尺度和负荷不确定性的优化调度研究。  在日前阶段考虑电价型需求响应对负荷的引导作用,建立以电价
随着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规划建设,线路走廊用地的紧缺以及电磁环境的影响成为了新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在已建成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旁平行架设新线路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因此走廊内线路架线施工时,必须考虑已经建成的交直流带电运行线路对后续新建输电线路的电磁耦合影响,这对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平行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中,施工线路两端开路静电感应电压高达数十千伏
真空中固体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现象是制约高压电气设备高性能和小型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电压设备的迅速发展,对真空固体绝缘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微堆层绝缘技术(Micro-stacked Insulators,MSI)是随着新型加速器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绝缘技术,通过循环交替的绝缘层和金属层,能有效地提高绝缘子的闪络电压。本文在固定电极间隙2mm情况下,围绕微堆层制备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绝缘层与导电层比
脉冲大电流直线驱动装置是一种特殊的直线电机,广泛应用于电磁发射领域。由于它具有能量高,原理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直线电机工作时的最大峰值电流达到MA级,传输大的电能量主要依靠电缆,目前电缆行业比较成熟,各种电缆无论结构、导体、还是绝缘、防护都有相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其制造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产品性能的主要是工艺控制和材料问题。  由于脉冲大电流电缆的应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化石燃料危机的日益加剧,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配套设备,在因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而推动的交通能源变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充电技术的不完善或者使用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导致充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对于充电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做得到及时预警、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处理,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带来人员伤亡。充电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