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被称为“蜉蝣艺术”的涂鸦是易逝的。涂鸦写手们对城市空间内高难度、高风险甚至非法墙面的偏爱,致使涂鸦的创作过程及后续保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涂鸦以不法之名进入街头,以不被官方允许的身份出现在城市空间,其文化内核与所处的媒介——“墙”紧密相连。但同时,涂鸦的易逝性要求涂鸦必须经由媒介转换才得以长久保存,可其文化的时间意涵又会在媒介转换中受到技术时间逻辑的影响,继而引发“这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被称为“蜉蝣艺术”的涂鸦是易逝的。涂鸦写手们对城市空间内高难度、高风险甚至非法墙面的偏爱,致使涂鸦的创作过程及后续保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涂鸦以不法之名进入街头,以不被官方允许的身份出现在城市空间,其文化内核与所处的媒介——“墙”紧密相连。但同时,涂鸦的易逝性要求涂鸦必须经由媒介转换才得以长久保存,可其文化的时间意涵又会在媒介转换中受到技术时间逻辑的影响,继而引发“这是否还是涂鸦”的争议。由此从媒介时间性视角出发,本研究试图探讨:(1)涂鸦都是以何种媒介形式存在的?涂鸦在不同媒介的存在状态有何差别?(2)涂鸦在媒介转换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的涂鸦媒介与文化实践?这些实践对原有的涂鸦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又赋予了涂鸦什么新的生命力?(3)在变幻的媒介时间性之间,涂鸦文化内嵌的易逝性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涂鸦文化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进行了为期2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了 10位涂鸦写手和1位涂鸦摄影师,并对特定涂鸦作品进行了文化制品分析后,本研究得出以下发现:(1)墙具有不同维度的多样性,分别孕育出对应气质的涂鸦作品。写手们出于追求创作难度、环境氛围和可见性选择有所差异的墙,反过来不同位置、材质和移动性的墙也会要求写手们展现出有所区别的涂鸦技艺。(2)处在街头的涂鸦以自由、野性的生存状态显现着街头的本真,其易逝的存在和无常的命运被写手以人生相类比,是街头涂鸦的游戏规则。(3)照片将涂鸦剥离出了其所在的“此时此地”,使得涂鸦本身的灵韵消散了。照片虽作为“第二现场”再现甚至再创造了涂鸦,但应将墙体涂鸦和后续影像中的涂鸦割裂开来。(4)数字技术上的涂鸦创作虽被认为违背了街头的初心,但数字技术也为涂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对涂鸦的再现是全视角的,是沉浸式的,更是能够跨越大尺度时空界限的。不应忽略数字技术作为媒介之媒介,延续涂鸦生命的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幅员辽阔,电力能源在西北地区较为丰富,而负荷中心却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了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长,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因此故障的正确识别与诊断对电力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十分重要,研究快速、可靠、准确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智能算法在HVD
在数据新闻报道发展十余年后已然制度化的当下,本文以叙事学为基本理论框架,重新将数据新闻报道放置在新闻叙事与跨媒介叙事的后经典叙事学交叉范畴中,并使用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以“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为样本进行叙事分析与文本分析,对数据新闻报道的视觉化与数据化两大特征展开讨论。研究发现,数据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过程展现了开放和封闭的双重实践。从地志空间、时空复合体到文本空间,通过地
随着互联网中移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视频社交平台(如You Tube、哔哩哔哩、抖音等)成为了人们际遇交流的场所。而这些平台中的视频网络日志(Vlog)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领略他人世界的新方式。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以“恶搞”为主要创作题材所拍摄的一系列恶搞Vlog纷纷创下百万播放量,这种传播现象引起学界诸多讨论的同时也延伸出本文的核心问题:为何这些看似低俗、以捉弄他人为趣的网络自制视频会受到广泛的欢
石油勘探、开采等工业生产中通常会使用到旋转结构(钻柱、钻井隔水管等)。在作业过程中,旋转结构会在内外压力、弯曲应力以及扭矩等长期作用下产生疲劳失效。疲劳失效会给生产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旋转结构投入使用之前通过疲劳试验检测其在工作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旋转结构的疲劳测试已有一定的理论和试验基础,但如何提高旋转结构的疲劳测试速度是关键。为了提高测试的速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梁
农村妇女健康政策是我国提升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水平,解决“健康中的性别不平等”,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指出,政策内容传播以及政策相关健康知识的传播是影响农村妇女健康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域面积辽阔,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在文化、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性,因此农村妇女健康政策的传播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有复杂社会文化背景的西南民族地区,选择四川
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媒介技术的提升,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科学研究新的落脚点,并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视角。网络学习社区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并吸引了一群经常使用数字技术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持的“数字一代学习者”,呈现出与传统学习活动不同的行为特征。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以“学习生活”作为兴趣主题的网络学习社区,通过参与式观察探索网络学习社区对用户学习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该社区内的成员主
中文字幕组是为外语影视剧制作中文字幕的爱好者团体,是文件传输技术进步和网络观影需求激增的产物。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版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法律的完善,游走于侵权灰色地带的字幕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在数字劳动原理的启发下,将中文字幕组视为“生产性消费数字从业者”,就其劳动主体性展开研究,回答这一赛博社群从何而来,为何而变,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深入具有代表性的中文字幕组—
一百多年前,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更加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这是詹姆斯·W·凯瑞传播仪式观思想的集中体现。今天,在方舱医院这个小小的微型“社会”中,“方舱广播”也改变了医患的生活状态,深刻影响着他们在这里所建立起的社会关系。本研究以传播仪式观为宏观视野,从传播的文化研究路径出发,将凯瑞抽象而宏观的传播思想落脚到声音景观这一中层理论上来,聚焦抗疫一线由“方舱广播”所塑造的声音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观指明了城市空间生产的三重维度,分别是“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再现的空间”,本研究将目光聚焦到“再现的空间”,研究位置社交媒体用户的定位实践与空间再现,讨论新媒介环境下人们如何在多重的“流动空间”中完成对空间的感知与建构。笔者以北京市城市空间和小红书APP为研究案例,以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获取用户具身感知与想象层面的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今位置社交媒体用户的定位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