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进行性肺间质性病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咳嗽、乏力、杵壮指等症状,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典型症状在60-70岁群体中较为多见,患者确诊后五年内的存活率不超过20%。肺纤维化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合成来延缓疾病的发展,尚未能逆转病程;中医治疗肺纤维化有着满意的疗效,但是对于其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判定研究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在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证候要素辨证方法,通过复制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和收集其宏观体征,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初步判定,并通过微观指标对其结果进行评价。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对肺纤维化疾病的中西医研究和中医实验研究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多从肺痹、肺痿入手,采用补气养阴、活血通络、祛痰搜邪等方法;西医主要从抗炎、抗氧化、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治疗,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是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主要是西医疾病模型,最佳造模药物为博莱霉素,最佳造模动物为大鼠和小鼠。中医证候判定方法种类繁多,由于证候要素判定方法易于掌握和推广,我们对于西医疾病模型的宏观体征诊断信息的初步证候判定可以选用此法,并可以通过现代理化指标来辅助判断和评价其证候判定的结果。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探讨肺纤维化病因病机、发病及病理产物和主要证候要素分布的相关理论。肺纤维化最常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证素、血瘀证素、痰浊证素、阴虚证素、阳虚证素等。历代医家多从肺痹、肺痿等角度论述肺纤维化,通过对肺纤维化的发病、病理结果及治则用药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发现肺纤维化的急性发病期以肺痹表现为主,慢性迁延期以肺痿表现为主,其主要病理产物为痰和瘀。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宏观体征的观察及其微观理化指标的检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判定。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体重200±20g,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模型组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一次性快速推注博莱霉素,对照组麻醉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进行正常喂养,动态收集其宏观体征信息,并整理成模型大鼠宏观体征信息采集表。于第7、14、21、28天处死,用1%的戊巴比妥钠按照1ml/100g的剂量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气管切开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检测,之后打开腹腔,用10ml注射器进行腹主动脉取血8ml,其中2ml血液进行动脉血气测定,5ml血液于15min内送检血流变。打开大鼠胸腔取出肺组织,进行肺组织冲洗与灌注,左肺叶立即存放至-80℃冰箱,用于日后进行HYP的检测,将其余肺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一周后开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1)HE染色:与对照组相比,7天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不清晰,肺泡间隔可见炎性细胞浸润。14天组模型组大鼠肺的大部分区域表现出炎性细胞浸润。21和28天组模型组大鼠炎症反应较前期开始逐渐减弱,可见气管粘膜脱落,气管腔痿缩变窄,肺泡结构塌陷、痿缩。(2)Masson染色:与对照组相比,7天模型组、14天模型组肺泡间隔增厚,各级支气管周围可见散在绿色胶原纤维,进行性加重。21天模型组、28天模型组在肺泡壁、各支气管及肺内血管周围聚集大量绿色胶原纤维,尤其以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的胶原纤维聚集最多。(3)羟脯氨酸的测定: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羟脯氨酸含量上升(p<0.05)(4)宏观体征的观察:①咳嗽,喘息气促;②不欲饮食、饮水;③日渐消瘦,后期可见大肉尽脱;④喜蜷缩,活动力低下;⑤鼻衄,目睛颜色暗红甚则绛紫,取材时可见血管壁干瘪,腹腔壁及血管壁颜色绛紫,后期可见血量少、取血困难;⑥初期可见便溏或大便颜色发黑,后期排便困难,取材时可见大量未排出干硬粪便;⑦爪甲及尾部色白。(5)体重的统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大鼠重显著下降(p<0.01)。(6)各组肺功能差异:对照组肺功能随天数增长呈递增趋势,模型组大鼠的FVC、PEF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5或p<0.01),FEV1与对照组相比有上升趋势(P<0.01)。(7)动脉血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aO2的含量有下降趋势(p<0.01)。(8)血流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及血液粘度数值升高(p<0.05)。结论:综上所述,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可使模型大鼠肺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清气摄入量低导致其气虚证、无力助心行血导致其血瘀证,因此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与气虚血瘀型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