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选择并购或多元化经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物资紧缺,市场“供小于求”,各行各业竞争少、利润高,这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土壤,大多数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占领市场,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业务。然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企业由于前期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债务成本加重,盈利能力下降。在此背景下,为了摆脱经营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剥离不适合自身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的业务,使企业集中发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剥离是一种战略退出行为,多发生于多元化失败或者多元化过度的企业,有大量的案例证明资产剥离能够使企业回归核心业务,合理配置资源,带领企业扭亏为盈。一直以来,资产剥离理论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企业战略重组的重点课题之一。学术界对于资产剥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分析、资产剥离的动因、资产剥离的绩效等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资产剥离行为既是企业基于业务调整的一种价值创造行为,又是一种以盈余管理为出发点的短期行为。通过对大量文献案例的研究,本文认为资产剥离对提高企业资源效率,改善企业财务困境,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企业对资产剥离行为的错误理解,很多企业也存在粉饰财务报表,保住上市资格的动机。由于资产剥离相关应用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时间较短,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基础都相对匮乏,致使我国企业管理者对资产剥离行为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说,如何将资产剥离行为理论合理地应用于我国资本市场是我国学者进一步深层次探究的重点。综合来看,资产剥离是否只是企业的一种短期自保行为,应该取决于企业为何剥离、如何剥离以及最终效果的判定。基于此,本文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结合我国国情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方式选择问题,并以山煤国际的资产剥离情况为基本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资产剥离理论研究有所贡献。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山煤国际的战略性资产剥离为研究对象,从归核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效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四个方面剖析企业实施资产剥离行为的动因,对其资产剥离实施过程中剥离方式、剥离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和事件分析法对企业资产剥离行为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分析得出,山煤国际实施的资产剥离是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剥离,针对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但山煤国际一味缩减规模,忽视新型技术的研发,阻碍了企业转型发展。据此,本文作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剥离行为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在利用资产剥离整合资源时应当基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审视经济环境的变化,关注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模式,把握好时机与方式,主动剥离亏损业务,退出不擅长的领域,将企业资源投入到更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中,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力度;切记不能把资产剥离当作是粉饰报表的手段,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对于煤炭行业这一特殊领域,企业更要抓住资产剥离带来的转型发展机会,大力调整产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