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立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现实,即在二级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比例高达99%,即使考虑到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这一比例也不会有太大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5%的投资者在盈利。造成这一残酷现实的除了市场本身的原因外主要是投资者的构成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者系统的认知和行为偏差。本文认为只有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置身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大格局中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投资行为的本质,再从行为的产生机理入手对影响人类行为的认知偏差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成果并结合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与指令执行中的独特优势对投资行为偏差进行优化和矫正,最终促成证券投资程序化,达到稳定获利的境界。因此本文研究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市场环境对投资者具有投资行为塑造的功能,因此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通过同成熟市场的比较研究找出差距和特质,明确行为环境。在对我国股本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股改前后市场投资力量的对比,明确提出股改会促使个人投资者结构出现优化,机构投资者比例将稳步上升,其影响市场的力量将逐渐增强,但其持股比重在今后几年将会有所下降。 本文重新对行为及投资行为进行了定义,构造了投资行为的产生模式,对行为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评述。本文认为:投资者之所以会成为投资者与他们先天的潜能有关系,即人一出生就具有某种发展的倾向性,加上后天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与投资相关的需要,在动力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一旦外界条件成熟就会产生投资行为。投资者还会对投资行为后果进行归因和反馈以期对下一投资行为产生有益影响。本文强调了潜能、自我调节以及情绪在投资行为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引入个人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理论——展望理论作为投资行为评价的依据。展望理论将个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阐明了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在评判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价值的载体是财富或福利的变化而不是最终状态,这种变化根据对参考点的偏离程度来进行定义。研究表明即使不考虑外部信息是否充分,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会由于各种心理因素而产生各异的认知偏差,而这些认知偏差会成为影响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必将导致投资行为偏差,从而决定了投资者行为常常是非理性或有限理性的。 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本文认为:除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训外,还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