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MSOL的受损围护结构中HAM耦合传递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养护不当和温湿度应力的作用产生裂缝。裂缝的产生会对整个围护结构墙体的热湿传递以及空气渗透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墙体的热工性能,增加建筑能耗。研究表明当裂缝大于0.2mm时就会导致建筑内部钢筋锈蚀以及围护结构内部孔隙冻融散裂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严重的贯穿性裂缝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完全破坏。首先,本研究针对受损围护结构的特点采用等效连续介质的方法结合立方定律、达西定律计算裂缝内部空气的等效渗透率,并通过混合有限元的思想简化了裂缝与基质交界处的热湿和空气耦合传递过程,以温度、压力以及相对湿度分别作为热传递、空气传递以及湿传递的驱动势,建立了一种针对受损围护结构的热、空气以及湿(Heat,air and moisture,简称HAM)耦合传递模型。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建筑材料真实裂缝的几何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受损产生裂缝的围护结构墙体进行HAM耦合传递模拟计算。其次,针对受损围护结构墙体的特点建立了受损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监测实验平台,为验证受损围护结构HAM耦合传递模型提供实测数据。通过对比实验与模拟结果发现:实验与模拟结果的温度最大绝对误差为8.1°C,平均绝对误差为2.8°C;相对湿度最大绝对误差为4.6%,平均绝对误差为3.1%;实验与模拟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充分验证了新建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对受损围护结构实验以及多尺度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从空气渗透、热传递以及湿传递三个方面得出裂缝对围护结构的HAM传递影响机理。针对空气渗透过程,在墙体两侧压差为10Pa情况下,含2mm贯穿裂缝的围护结构平均压力比无裂缝的围护结构高出0.5Pa左右,裂缝内部空气流速随着沿裂缝深度的延伸不断增大,最大可达0.6m/s,与无裂缝时围护结构内部流速7.82?10-5m/s相比提升了4个数量级。并且裂缝的贯穿程度越深其内部的空气渗流速度越大,裂缝对其周围的流场影响区域也越来越大。在微观尺度下,随着裂缝的宽度增加裂缝内的流速也逐渐增加,裂缝成为了围护结构内部空气渗流的主要通道,这导致裂缝周围区域的流速逐渐降低,在一些远离裂缝连通性不好的孔隙内部甚至不会发生空气流动。针对热传递过程,贯穿裂缝的产生增强了围护结构内部的对流换热。在微观尺度下,含30μm宽度贯穿裂缝的围护结构内部平均对流换热量是无裂缝时的2.45倍,整体温度较无裂缝围护结构提升0.54℃左右。并且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围护结构内部的对流换热量也显著增加,对流换热量的增加区域主要是裂缝内部,这得益于裂缝产生后其内部空气流速的增加。在贯穿裂缝周围热量以导热的形式传递给围护结构基体,由于裂缝在围护结构内部有着较高的温度,所以裂缝周围的区域温度受裂缝的影响也迅速升高。针对湿传递过程,围护结构内部的相对湿度分布受其内部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贯穿裂缝的存在使得围护结构内部对流水汽通量相较无裂缝时提升了近3倍,但水汽通量的提升并没有对围护结构内部的相对湿度分布情况产生明显的影响,围护结构内部的湿传递和分布还是受其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受损围护结构温度场对其内部湿传递和分布的影响相较裂缝和两侧边界条件的影响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本文对受损围护结构内部的HAM耦合传递进行研究,建立了受损围护结构HAM耦合传递模型。通过实验和多尺度下的模拟研究,发现贯穿裂缝能够显著的提升围护结构内部的空气渗流速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围护结构内部的水汽传递、加剧了热量的传递,进而导致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增加,增加了建筑围护结构的结露风险并使建筑耐久性降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解决围护结构受损产生裂缝后造成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普朗克作为20世纪法国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其作品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在合唱作品的创作上也颇有成就。普朗克的作品注重旋律的美感且并非一味标新“新技术”的运用,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国内目前对于普朗克作品的研究较少,且集中于钢琴和室内乐作品,无伴奏混声合唱组曲《七首尚松》是普朗克的合唱代表作,歌词选用20世纪著名先锋派诗人保罗.艾吕雅和阿波利奈尔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笔者对作品的音乐本
学位
贝拉·巴托克在20世纪初众多作曲家尝试新的作曲技法、打破原有创作风格和规律时,以其独到的调性体系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考察和发扬走出了一条充满自己的特色的创作之路,而对巴托克及其创作手段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在我国开展,研究方向大多针对巴托克的钢琴和室内乐作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不断发展,许许多多优秀的合唱团已经不再将演唱曲目的风格选择停留在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中,而是大胆
学位
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亟不可待。在近零能耗众多节能措施中,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建筑外窗损失的热量更是占据建筑损失总热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有必要对近零能耗建筑外窗做出针对性节能技术优化研究。近零能耗建筑对外窗整体热工性能参数要求较高,严寒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外窗节能技术要求更高,加之目前我国在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
学位
本文以比才的二重唱《在殿堂深处》为例,分别从曲作家、词作家和作品的背景、歌词语音、声音技术、乐谱分析等方面对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的分析进行论述。
学位
《梨花颂》是一首经过民族声乐对京剧改编的京剧歌曲,民族声乐在广义上包含戏曲艺术,但现代的民族声乐多用于指代民歌唱法。现代的民歌唱法在对京剧的传统唱腔技法进行改良后,经过借鉴京剧的元素和现代化音乐的融入,使《梨花颂》在带有京剧的京味的基础上,变得更加通俗化和容易理解,而京剧的韵味依然保留的很完美,让听众能领略到京剧的醇厚艺术和声乐美感。
学位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逸夫教学楼为例,探讨了我国严寒地区高校既有建筑的热计量改造技术,希望能为今后该领域高校教学楼的节能改造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为我国热计量改造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本篇论文根据沈阳严寒地区的供暖时间、高校教学楼室内外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教学楼的采暖系统用能特点,把供暖期分成了四种气候时期:初寒期、严寒期、休假期和末寒期。并给出了三类在集中供热系统的楼栋热计量要求下的教学楼采暖方式:全开
学位
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例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然而单一可再生能源应用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空气源热泵在低温运行易出现启停困难,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易引发土壤冷堆积和太阳能保证率低等问题。针对严寒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时存在的不稳定和间歇性等问题,本文以严寒地区净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多能耦合供能系统并开展相关研究,为实现严寒地区高效稳定的
学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财力的不断增强,但社会总能耗逐年增加,社会总能耗由建筑、工业、农业及交通运输能耗组成,我国建筑能耗相较于发达国家占比较高,合理高效的控制建筑能耗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北方城镇供热能耗占建筑能耗20%以上,冬季采暖季北方地区一般采用燃烧煤炭的传统方式供热,燃煤过程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粉尘颗粒、CO2、SO2等污染物,导致空气污染PM2.5超标和雾霾天气,传统方式供热导致的环
学位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量、减轻并治理传统能源的使用是改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热泵技术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节能减碳的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不过,热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人员操作不规范,运行策略不合理,实际运行与设计差异等问题,导致热泵机组在供暖季运行时,用户实际供热量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供”与“求”出现不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于供热量的精准预测是十分必要的。选取应用热泵系统的
学位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带动了农村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供暖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农村清洁供热改造规模大、范围广、人口分布较散、农宅保温效果差,导致政策制定困难,供暖系统选择不恰当。利用清洁能源进行多能互补供暖能够克服单一能源供暖技术缺陷,是实现我国清洁供热的有效途径。因此,从多角度综合考虑耦合系统适宜性,寻求合理、高效的多能互补供暖系统选择方法,是推进清洁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