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利差代表了发债主体的外部融资溢价水平,蕴含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能力。债券的信用利差及其影响因素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鲜有文献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了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巨大冲击。在此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实施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政策效果来看,银行间的流动性充裕,紧货币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渠道受阻,这从债券的信用利差变化可以看出。企业的信用状况,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学者逐渐认识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对企业行为、经济产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成为阻碍企业缩小信用利差、降低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渠道,首先基于现有理论和研究,提出了相应假设;然后基于信用利差的回归分析方法,运用VAR模型从宏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接着利用面板数据,在微观层面上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投资者情绪、经营效益的中介效应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会提升公司债的信用利差水平。由于国有企业往往具有垄断地位,并且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导致其经营效率较低的同时违约风险更低,使得国有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变化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为不敏感。(2)公司经营效益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信用利差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削弱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导致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增强,这会提升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而提升了企业的信用利差水平。(3)投资者情绪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信用利差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降低投资者情绪,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下降,进而降低了对公司债的偏好,压低了债券的价格,从而提高了公司债的信用利差。(4)信息不对称的水平能够有效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以及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的提升往往会放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保持政策运行的长期一致性,避免政策的随意调整,以给市场一个充分预期和调整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市场给予公司债券价格更加合理的估计,稳定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同时,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创造国企民企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在经济衰退期间,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宽松的经营环境,进行减税放权的制度改革,充分让利给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对冲机制和情绪检测指标来更好地平抑投资者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此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信用利差的负面影响。